搜索
   登录

目录

从“娇羞少女”到“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3129字

从“娇羞少女”到“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下纳灰寨 张霆 摄

2013年12月1日,一缕阳光划开万峰林上空的薄雾,直晒在峰林下的大地上,与炊烟袅袅的兴义市纳灰村形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纳灰河 正书 殿基摄

下纳灰古桥 彭殿基摄

就在前一天晚上,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推介活动颁奖典礼现场,当手捧月琴的纳灰村党支部书记冯子荣与央视最美乡村推介员、主持人进行互动交流、演唱,并将传统布依服饰、八音坐唱等布依族文化展现给现场和全国电视观众后,纳灰村再次精彩亮相——从昔日的“娇羞少女”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膺“自然生态之美”桂冠。

万峰林脚下的纳灰村,依托世人仰慕的人间美景,以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的成功推介,正一步步地演绎着蝶变中的精彩。

如今,纳灰村的生态文明特色代表了当代中国多元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落后与贫穷早被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所取代。

全国道德模范、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支部书记吴栋材在为纳灰村颁发奖杯时,对该村生态环境之美这样评价:“他们自然美,环境美,人们居住在很好的环境里面,我们正在向他们学习,通过我们的双手创造山水。”

“我觉得他们今天能够获奖不仅仅是他们的美丽和神奇,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存在是代表着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敬意和谢意!我衷心地祝福他们,谢谢他们给我们人类留下一片净土。”奥运会跳水冠军高敏在颁奖典礼上如是说。

千年树结与古藤 正书 殿基摄

纳灰村距兴义市城区12公里,土地面积13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3268亩(1市亩等于0.0667公顷),共有18个村民组,1183户农户,总人口5125人。

2003年以前,由于开发力度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及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原因,纳灰村纵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坐拥“万峰林”这座潜力无限的“金山”,村民们却只能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过着贫困的生活。那时的纳灰村,道路难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满是传统的老式房屋,高矮不一,缺乏规划;生产生活物资缺乏,收入渠道单一。

2005年2月8日农历春节这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到万峰林视察,与纳灰村人民群众一起欢度春节。在视察时叮嘱道:“万峰林是村里的‘摇钱树’,一定要保护好、绿化好、开发好,把纳灰河治理好。要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从那时起,纳灰村从上到下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他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开始探索一条依托万峰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基础好了,才能谋更大的发展,纳灰村人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商品店等项目。

然而,纳灰村却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这一系列矛盾总让村民们摸不着头脑,成了村民们加速发展的“瓶颈”。

2013年2月26日至28日,由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会同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央视财经频道和第七套农业节目联合举办的以“美丽不可复制”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纳灰村举行。

在这次全国首个以“美丽乡村”命名的高端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们就中央1号文件解读、百姓生活、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为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嘉宾们还结合各自所在行业和乡村建设的经验,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理想,规划蓝图。

“峰会”为纳灰人民下了场“及时雨”,给该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桥下风情 正书 殿基摄

2月29日,首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落下帷幕,但其对黔西南、对万峰林、对纳灰村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峰会后,万峰街道办上下掀起了一轮新的发展热潮。

1.在传统种植、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同时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业。

2.万峰林主景区内,秋收作物统一高标准种植优质水稻,夏收作物种植优质油菜,既提高了农户收入,又美化了景区景观。

3.投入60万元实施的上纳灰村姚家湾五星大琵琶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启动后,新植五星大枇杷1000亩,并连同原有的500亩一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产值效益巨大。

4.参加100亩20个品种的高产水稻评比试验的农户,按200元/亩进行补助;种植油菜1800亩,含上纳灰700亩,下纳灰11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0元。

……

与此同时,纳灰村成立了5个合作社,农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合作社均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把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打造出了集蔬菜、水果、花卉、水稻、油菜等产业为一体的高效精品观光农业。

这是纳灰村的发展模式——将旅游业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农业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有土地农民的收入,而且还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解决了生计。

就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下,纳灰村加快了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步伐,现已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旅游特色商品店等200余家。

古树与小桥 正书 殿基摄

除经营农家乐、乡村客栈和出售特色旅游产品外,纳灰村里还依靠租赁自行车、卖凉剪粉等特色小吃获得不菲收入。

同时,全村上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干净、整洁、靓丽、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面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如今在纳灰村旅游,既能够坐上观光游览车欣赏万峰林的美景,还能在沿途村组停下车,吃上特色布依农家菜,购买到民族特色商品,真正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特别是在国庆期间,5万余名游客先后涌入万峰林景区乡村客栈、驿站,一些没有订到住宿房间的游客只好住到当地群众家中。这是万峰林景区打破纪录的旅游接待量。

纳灰村的蝶变,得益于“峰会”的成功举办和参与媒体的广泛推介,前来这里旅游的游客更多了,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11月30日,纳灰村获得了2013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自然生态之美”桂冠。

领奖后,纳灰村党支部书记冯子荣颇有感触地说:“全国十个美丽乡村,产业发展非常快,有的比我们更边远,但是这些乡村也在依托自身资源发展。我们今后要依托自然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思路敏捷、思想开放的村级领导班子,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把我们的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用我们的观光农业带动旅游业,依托旅游业发展,使我们的经济收入赶上全国其他美丽乡村。”

这是纳灰群众的心声,也是兴义人民的希望,更是全州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万峰林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片区,被专家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峰林”。

这是一块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宝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布依族人民将她的美丽保存下来,将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保护起来。

布依族特色饮食店 正书 殿基摄

下纳灰寨一角 正书 殿基摄

1.在纳灰片区建成优质高产油菜基地,在乐立建立特色果园,在纳录村建成花卉园,在鱼陇片区建成优质高产水稻基地……纳灰村的庭院经济走廊已成规模。行走在纳灰河两岸,连片的景观型庄稼和花木,生机勃勃。

2.“大力发展以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促进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又以第三产业带动高新农业更快发展”的新蓝图,正在这里绘制。

……

如今的纳灰村,在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在当地上下一心谋发展的信心下,正围绕农业旅游发展“以一促三,以三带一”的发展模式,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和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信在2014年春暖花开,第二届“万峰林峰会”召开时,在满是油菜花的田野里,在气势磅礴的峰林中,纳灰村会以更新、更好的状态迎来发展新篇章。

神树跳花场举行文艺活动 黄正书摄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