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楼纳
楼纳俯瞰 吴明摄
时序进入秋的中央,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天中午,我悄然来到了兴义市的楼纳村,来到了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
秋阳下,群山环抱中的楼纳,布依人家的民居被笼罩在一片金阳之中。远处,群山苍翠,时不时见鸟雀飞过。近处,清新空气间,村民忙于收割,刚脱粒的稻谷散发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夕阳西下,村民们开始了一天忙碌而有序的夜生活,孩子们赶着三五成群的牛从山坡向村寨走来。这里的牛不怕生人,当有人从它们身边经过时,它们会主动让出路来让人走,偶有牛犊还昂着头、舔着舌头,朝人友好地走来。一切都还是楼纳村最清静最纯朴的时刻,河里传来阵阵捶衣声音,缓缓流淌的河水,却是那么地巧妙搭配成了一幅悠闲的画面……这是一幅“峰林叠翠果树飘香,绿树掩映红砖碧瓦,河水涓涓杨柳拂岸”的山水长卷。
眼前这样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我惊奇,自己真的是来到了与城里截然不同的地方,来到了唯有在这种乡村氛围里不需任何遮掩的家园。在这里,不用喝酒,就能让人在晚风轻轻吹拂中感觉几分醉态和飘飘然。
耳畔有阵阵唢呐、二胡声传来。音乐声来自楼纳村的文化广场,广场四周早已聚满人群。他们在演奏民间文化艺术“绝活”——“交手唢呐”和“联手二胡”。
“唢呐叫,唢呐叫,良辰时刻已来到。小妹妹,小妹妹,梳妆打扮快出门。”曲调悠扬绵长。据“绝活”传人黄安民老人介绍,“交手唢呐”和“联手二胡”这两种民间艺术起源于唐朝,到现在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历史。为了让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得以流传下去,村委购置演出器材,成立民间文艺表演队和舞狮队,闲暇时就利用村文化广场进行排练演出。他们的演出队参加了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汇演、安龙荷花节、顶效开发区绿化桃花节及查白歌节等省、州、市演出几十场。他们还受邀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了《欢乐中国行》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楼纳布依族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寨。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时,作曲人——中华全总文工团创作编辑室的主任赵小也,为寻找合适的配音,专程来到这里进行采曲。他惊喜地感觉到楼纳村以楼纳河为主线,配以秀丽的峰林,融合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观看布依族原始的捕鱼活动,有一种远离都市喧嚣,投入大自然怀抱、涤尽一身尘埃的非凡感受,是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在他眼里,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人们依然守护着宁静而美丽的家园,持续着朴素而悠远的田园生活,实属难得。
随着贵州省黔西南州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随着旅游业的升温,楼纳村的宁静逐渐被打破,开始悄悄注入了闹热的元素,但长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却以一种大度与热情接纳着来到这里的人们,以一种审视与淡定的心境,包容了源源不可阻挡的外来气息。
楼纳布依寨 吴明摄
楼纳寨一角 黄正书摄
楼纳寨的一切让我如此迷恋,让我如此依依不舍。在这里,让我真正体味到和谐快慰的精神富有,让我深情感悟到心灵驻守的难得觅求,让我意外捡拾起生命心魂的流连欣喜。
满怀着一种闲散悠然作客这里,我却在这时光边缘的美丽村落里,找到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无论是交手唢呐,还是联手二胡,在吹拉时都配有其他乐器。一般是一人打鼓,一人打镲,一人抛马锣,一人拉月琴。敲马锣最多的时候,是6个人分成两组站在吹唢呐或拉二胡的人的两旁,互相抛敲,这是最精彩不过的了。
他们吹拉的调子,就像唱歌一样,一首就是一调。
这些调子分喜调和哀调两大类。办红事喜事时,吹喜调;办丧事白事时,吹哀调。若再细化,又分为过礼调、梳妆调、发烛调、发亲调、进亲调,还有出菜调、敬酒调、多谢调等若干种。结亲过礼时,吹过礼调;新娘出嫁梳妆打扮时,吹梳妆调;要打发新娘出门点蜡烛时,吹发烛调;新娘正式出门时,吹发亲调;新娘在进男方家门时,吹进亲调。
楼纳寨背靠巍巍青山,面临楼纳河。虽然是初夏,但还没有下大雨,所以,河很瘦,河水浅浅的,河里的水草裸露出来,显得楚楚动人。河两岸是长排的杨柳,长长柳条几乎垂入河里,显得十分灵秀。走近河岸,看见不少城里人坐在河岸边钓鱼。有人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鲫壳鱼,却不急于把上钩的鱼拉出水面,而是让鱼在水里挣扎,于是,很瘦的河凸显了许多生命的鲜活。
垂钓者一副很欢乐的模样,比捡到金元宝都高兴,真是应验了那一句俗语:“打鱼更比吃鱼欢。”我在河里发现一个奇迹:真正的楼纳寨子在河里。此时夕阳西下,把夕阳里的青山、山寨、垂柳,一一映照在红红的河水里。此时,在田野里干活的人们陆陆续续回家,寨子里,炊烟袅袅,院坝里鸡鸣犬吠,这家娃娃哭,那家娃娃笑,大楸树上鸦鹊叫喳喳,猪儿在哼哼拱圈门,牛儿在地里咩咩叫……乡村一幕幕生活,也就化成了一条河、一堵墙、一缕炊烟、一声狗叫。
寨子的人们说,他们离不开寨子一步,他们把家安在青青山脚下,对着楼纳河,种一坡旮旯地,耕几亩水田,图过上安稳日子。
一步一步离开楼纳寨子,我的心湿漉漉的。寨子里的人留我们吃饭,说不在寨子里吃一顿饭,从今以后就不要踏进楼纳寨子。
夜幕降临,寨子飘来曼妙歌声。闻声走进农户,一群布依女围上来又唱又跳,听说,这是为我们在吃饭前唱的祝福歌。她们围着我们跳了一圈又一圈,她们的舞姿,简单而自然,她们的歌声,朴实而无华,但透露出她们的真诚与热情。
我们吃饭的地方是一栋新房,院坝很大,饭桌就摆在院坝里。饭桌上摆满布依人家的菜肴:包谷饭、鲫壳鱼煮豆腐汤。我们吃饭的时候,主人家没有同桌,他们家把我们当成“贵人”,男人在敬酒,妇女为我们唱祝福歌。一个一个围绕着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敬酒,让我们这些“贵人”盛情难却……
走的时候,那一家人送我们出寨子,笑着请我们今后常常来做客。那一张张笑脸实在,那一声声邀请很真诚。
我们坐进车子,使劲挥手与他们道别,车子开动,渐行渐远——那巍巍青山,那栋栋新房、那一头老牛、那一条瘦河、那一声声唢呐和二胡,还有那一些依山而居的人们在我的心里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