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布依寨旁“摇头石”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1647字

布依寨旁“摇头石”

坡岗寨靠后山的寨子边缘,有一处称为“摇头石”的奇景。一块巨型奇石,独立于石山顶,高耸10来米。其实,它是由两块巨石重叠成的锥状小型奇峰。它的奇异造型与众不同,是小巧玲珑、出类拔萃的景观。这“摇头石”任风雨霜雪侵蚀,历尽岁月沧桑满身斑驳却依然傲骨铮铮。以数万斤之重,依赖于一处小小支点撑着,却始终昂头耸立。看似摇摇欲坠,风雷之力也撼它不动;看似风烛残年,千万载光阴也毁它不尽。可谓山顶耸孤峰,孤峰挺且直,人觅孤峰事,摇头三不知?

摇头石 彭殿基摄

“摇头石”耸立在这个村寨旁,布依人家与“摇头石”毗邻而居,可谓与这方奇石有着许多牵连和瓜葛。

王家修祠堂于“摇头石”前,就是显著一例。那是清咸丰年间,王家二房永字辈有一位考取拔贡,人称王贡爷。这可是王家自居住坡岗后,数百年来考得的第一个功名,在方圆几百里范围,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当时,管辖坡岗的官府,为王家出贡这事,专门奖赏王家一面铜鼓,铜鼓被布依族视为最神圣的神器,平时供奉在神位上,只有祭祀等最重要的大事,才能由寨老请出敲击祈求平安吉庆。王家因此事修建祠堂,官府又专门赏给一块大匾,匾上书“岁进士”三个描金大字,表彰王家为本地方争光。

这“摇头石”后是神树堡,堡上古树葱郁。再往后是高耸云端的哨脊山。右与天印山毗邻,左边与间歇泉遥遥相望,前面紧挨着的,便是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王家祠堂。如今,从王家祠堂大门前的游道走到“摇头石”左侧,是这个民族村寨修建用于祭山的空坝和长廊。祭祀之时,村寨里的布依人,就是面对“摇头石”而顶礼膜拜,足见这方“摇头石”已成为这个民族村寨里布依人家虔心供奉的神灵。

关于“摇头石”称谓的来历有一个故事。传说明洪武末年,布依族中有个韦秀才,到本族好友王家先祖的居地游玩。在王氏祖上的陪同下,饱览坡岗一带美景后,到一巨石之下的亭中小憩。小僮奉上美酒,主客开怀饮酒为乐。畅饮美酒几大盅后,双方规定“任取眼前一小事,起为酒令,令尾必须有乐器之名”。主客各吟了数首小令,互有输赢。韦秀才酒力渐渐不支,轮到他出令了,竟昏昏然苦思甚久,不能出句,在小僮催促声中只好连连摇头。许久,已醉酒的韦秀才,偶然抬起头来,见眼前巨石竟不停晃动,像是摇头,大吃一惊,酒意稍减,想到:“我出不来令,你这顽石也来笑我?”于是心中不快,乃连饮数杯,不觉过量,凭栏呕吐。吐毕观石,石依然在摇。灵感顿生,随口出令道:“凭栏一吐,已觉空喉(箜篌)。”主人一听,韦秀才随手拈来之句,甚为对仗,竟成好令,连连大呼:“好!好!韦兄出得好佳句。”是以二人大笑,又乘兴你来我往地口吟小令,酒盅频传,大醉而归。

第二天,韦秀才复到巨石下,见石岿然不动,以手撼之,稳如泰山,乃感叹昨晚幻觉之中,窥见这方石以摇头状,谴责自己愚钝,才逼出好句,莫非是奇石之灵性所致?遂感慨万分,乃敬题石名为“摇头石”。

今人考证:摇头石,地学称“孤峰”,由峰林被溶蚀切割而成,是岩溶地貌发育晚期的产物。上半截被溶蚀分开,每遇大风或外力影响,石头就会动,故名“摇头石”。

这天生成奇景的“摇头石”,与它四周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布依族王家的人们,有着这样一些动人的故事,为环境幽美、景色秀丽、民风淳朴的坡岗民族村,增添了不少人文历史背景。与这里幽美的山水风光奇特景色相辅相成,加上古朴的民族习俗、迷人的民族歌舞、醉人的美酒,使坡岗成了游客的好去处。

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坡岗布依村寨的村民,会在“摇头石”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座神石,神石的周围自然就该是神树林。布依族人敬奉大自然,祭山、祭树、祭石、祭水,祈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祈求平安过日子。务农为生,当然更祈求五谷丰登。他们以敬畏大自然的传统,培育世世代代的布依人崇尚大自然,爱护山水石木,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德。倘若有幸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到坡岗去,就有机会在“摇头石”旁领略坡岗布依族村寨的村民们隆重的祭祀活动,感受道当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摇头石”奇景,也会成为有幸与它谋面的人们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