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土家族药物学
所属图书:《土家族文化大观》 出版日期:2014-06-01

第二节 土家族药物学

一、药物学基础

土家族药物学是伴随着土家族整个民族的认知信仰和价值取向而发展起来的。原始土家医认为:“万物有灵,灵为神灵。”最早流传于土家民间的医生叫“梯玛”,“梯”意为敬神,“玛”是人们的意思,所以土家医对祖先、天地神灵的认知信仰是十分虔诚的。在漫长的原始医疗实践中,土家医非常崇敬地把一些珍贵稀有、功能奇特的土家药物奉之为神,如神参(竹节参)、神草(树枝样灵芝)、神麻(天麻)、神香(细梗香草)、神仲(杜仲)、神树(银杏)、神木(黄杨木)、神荪(竹荪)等。土家医认为土家族最珍贵的药是竹节参、南田七,故有“竹节参,南田七,治百病,挡百邪”之说。土家族最美的药是水中荷花、莲花,故有“莲荷出芙蓉,莲藕消白愁”之说。土家族最有用的药是赶风、赶毒药,故有“致病百毒,随风侵入,赶风赶毒,百邪解出”之说。土家医最难的事是“人死不能复生,复生并是神仙”“死而还阳,土医心肠”“蛇虫百毒,蜈蚣最毒;以毒攻毒,土医方略”。土家人生命中最宝贵的物质是精、气、血,但精、气、血都藏于血中,故有“气血充,人百功;气血少,人百了;气血滞,人百事”“男女精气神,都是血显灵”之说。这些都是土家医在漫长的原始医疗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和信仰,所以土家医将这些认知和信仰贯穿于药物的命名和分类上,原始土家族药物才有这样参、那样莲,这样风、那样还阳,这样蜈蚣、那样血,而用《土王真药本草》归纳为七十二参、七十二七、七十二莲、三十六风、三十六还阳、三十六蜈蚣、三十六血。所以说,土家药物这种原始实践的命名和分类饱含着土家族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饱含土家医药文化认知的精深哲理和浓郁民族特色。

土家药物的性味是通过无数梯玛、药匠、土医生千百年实践尝试总结出来的,土家医发现每一种药物都不是一种味道,所以认为药物的味是固定的,但性是综合的,因多种味道可以使药性发生转变。土家医解释药物的功能是以味定性,以主味定主性。如神参(竹节参),味甘为主,苦为辅,故定性平。甘能补虚,故竹节参有补虚强壮之功;苦能清热散淤止血,故竹节参有散淤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土家医认为,竹节参既有北方人参补虚之功效,又有南方田七活血化淤止血的功能,故曰“神参”。土家医解释土家族药物的性味功能是长期观察药物形态和临床实践的结晶。土家医认为:“藤木空心定赶风,对枝对叶可除红;枝叶有刺可消肿,叶内藏浆赶毒功;苦清辣打麻赶气,酸涩止泻甜补益;香药走窜祛风湿,苦寒赶热消肿痛;苦涩排脓咸软坚,淡滑滋补药称雄。”这是土家族对土家族药物性味功能的原始认识。土家族药物的三元性能很好的解释每种药物的功能主治和进一步探讨药物防病治病的药理性质。土家医认为,苦味的药物能赶毒、赶火、赶气、赶食,如阎王七、马蹄莲、黄连、黄檗等;酸涩的药物能收敛固涩、赶火赶毒、止泻止汗,如金樱子、酸梅子、苦楝子等;麻辣的药物能赶风(赶散风寒、风热)赶气止痛、补阳壮阳,如生姜、花椒、米辣子、木姜花等;咸味的药物能赶毒赶气、散结软坚,如马灰包、牛皮硝、螃蟹等;甜淡味的药物能温补、滋补、缓急止痛之功,如竹节参、盘龙参、白党参、白奶参等;味淡滑的药物能滋补滋养、保元保阳、延年益寿、解毒排毒、通利清利,如茯苓、猪苓、银耳、羊雀菌、香菌、通草、山药等。总之,土家药物的三元性既能解释药物的功能主治,又能和土家医的三元论保持医学哲理辨证的一致性。这使土家医学“三元论”与药物的“三元性”更加理论系统化。土家族药物学既体现了土家族药物命名和分类的民族性,又体现了土家族药物性味凉(寒)温(热)平(淡)三性和苦、酸、涩、麻、辣、咸、甜、淡、滑九味与土家族医学三元论的一致性。

土家医治病用药以土家药物的“三元性”和土家医的“三元论”为指导,因此土家药物用法用量因病不同、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土家医常用的剂型有水煎剂、酒剂、丸剂、散剂、膏剂、露剂、外敷剂、外擦剂、洗剂等多种。原始土家医用药计量比较粗略,常以一把、一蔸、一块、一株、一根来估计用药剂量,汉医进入土家族地区后则开始以分、钱、两、斤作为药用计量。现在用毫克、克、公斤计量,但在大多偏僻的土家族山村,还是用手抓计量。然而不管土家医用何剂型,药物用多少剂量,土家医都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的年龄、性别不同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别是对毒性、烈性药物,土家医则是严格掌握使用药物的剂型和剂量。如雪见七治胃脘痛,直接吞服舌麻起泡,则采取用雪见七根0.3克,用米饭团或米粑团包裹吞服,药到痛除。如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用胡豆莲1~2克,八爪金龙1~2克,嚼烂口含,效果极好。又如治严重风湿腰痛、中风偏瘫,用五步蛇、乌梢蛇、菜花蛇各一条,加五花血藤、冰糖适量泡酒服,每次10~15毫升,效果很好。又如患痈、疮、肿、毒、疔、疥或皮肤癣痒,则采用外擦剂、外洗剂、外敷剂,必要时配合内服水煎剂。内科急性杂病则多用水煎剂,慢性病则多用丸剂、散剂、膏剂。若是跌打损伤则多用酒剂和外敷剂,配合水煎剂。

土家族居住的地区山高路险、沟谷纵横,刀耕火种、捕鱼捉蟹、打猎摘果、族家争斗,创伤跌打损伤经常发生。故土家医对创伤、跌伤、打伤、骨折、蛇虫咬伤的药物使用经验积累较多,使用针对性强。土家医有“打得地下爬,离不开四两麻;打得地下滚,离不开五虎动;打得地下拍,离不开一点血;打得地下弹,离不开透身寒;打得一把渣,离不开海金沙;打得稀巴烂,离不开地罗汉;打得一身瘫,离不开接骨丹;百打不躲匠,常服三百棒;常服神参麻天丁,飞檐走壁一身轻;常服天地水团鱼,四方乱走不撞邪”等药物的针对选择。土家医治病用药,常使用单味药,但大多数使用配方制剂,一般3~9种。复方制剂分主药、辅药、配药,主药剂量12~30克,辅药剂量10~15克,配药剂量5~10克,小儿酌减。总之,土家药物学理论系统,对挖掘和发展民族医药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药物资源

土家族地区中草药材极为丰富,常用药有神参(竹节参)、神麻(天麻)、神草(灵芝草)、神香(细梗香草)、神仲(杜仲)、神树(银杏)、神木(黄杨木)、神荪(竹荪)、盘龙参、双肾参、霸王七(雷公藤)、百棒七(飞龙掌血)、七叶莲(胶股蓝、七叶参)、五甲皮(刺五加)、血三七(菊叶三七)、乌骨七(青木香)、胡豆莲(鄂豆根)、朱砂莲(薯茛)、水龙胆(黑芨草)、地乌七(林阴银莲花)、雪见七(雪里见)、九死还阳(卷柏)、隔消七(牛皮消、隔山消)、红活麻、五花血藤(大血藤)、岩豇豆(吊石苣苔)、蜘蛛七(蜘蛛香)、地蜈蚣(垂盆草)、白贝七(湖北贝母)、美荷莲(莲)、金钩莲(钩藤)、竹黄血(竹黄)、鸡血藤(香花崖豆藤)、马蹄莲(掌叶大黄)、旱八角莲(八角莲)、水八角莲(川八角莲)、木仙桃(木瓜)、水杨柳(水白前)、肺痨七(阴地蕨)、九滴血(百两金)、一支箭(瓶尔小草)、药王七(徐长卿)、气藤(木防己)、五虎劲(野花椒)、四大天王(宽叶金粟兰)、乌龟七(中华千金藤)、地胆七(青牛胆)、独角莲(七叶一枝花)、百味莲(雪胆)、轩龙剑(骚羊古)、止血莲(紫珠)、蛇癀莲(白花蛇舌草)、田基黄(地耳草)、益母莲(益母草)、岩白菜(牛耳朵)、白龙须(瓜木、八角枫)、半边莲、老虎七(黄精)、九节莲(九头狮子草)、岩百合、蜂科莲(夏枯草)、白气参(泡参)、马蹄香、金银花、透骨七(滇白珠)、泥鳅串(马兰)、马鞭七(马鞭草)、五香血藤(铁箍散)、水黄连(美丽獐牙菜)、羊角七(箭叶淫羊藿)、白鸡七(白芨)、鹅寿七(何首乌)、阎王七(阔叶十大功劳、阎王刺)、蜂子七(地蜂子)、岩火炮(石仙桃、果上叶)、恶鸡七(大蓟、恶鸡婆)、乳清莲(蒲公英)、盘龙七(蜘蛛抱蛋)、一包崽(百部)、三颗针(豪猪刺)、败毒莲(抱茎苦卖菜)、玉龙七(白接骨)、刺梨子(缫丝花)、米辣子(吴茱萸)、乌头七(乌头)、多儿参(麦冬)、蓼花七(头花蓼)、红牛克七(土牛膝)、润血莲(鹿含草)、半枝莲、风寒草(聚花过路黄)、麻玉七(半夏)、金钗莲(金钗石斛)、木姜花(木姜子)、鸡脚参(翻白草)、飞天蜈蚣(云南蓍)、双肾藤(鄂羊蹄甲)、蜈蚣还阳(蛇足石杉)、金柴胡(一枝黄花)、白奶参(桔梗)、石松还阳(石松)、娃娃鱼(大鲵)、水团鱼(鳖甲)、地团鱼(土鳖虫)、麝香(林麝)、天团鱼(露蜂房)、蜂糖、朱砂等。以上药物是土家医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土家药物,现在有不少品种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研究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土家药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立足长远、系统开发。

三、药物采集与加工炮制

(一)药物的采集

土家医是在武陵山区这块原始药用动植物极其丰富的生态园中发展起来的。土家人识百草,认百药,自采自用,医药相随,为民治病。所以,对每种土家药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十分熟悉,药用何部位、何时采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土家族《采药歌》唱到:“神医采药进深山,白虎堂前卜一卦;保佑蛇虫兽不咬,保佑爬岩不掉崖;神药长在深山里,百药满山任你拿;采药时令要记住,采药季节要对勺;春采尖叶夏采枝,花药含苞待放时;秋末冬初挖根茎,果实摘采刚熟时;块根药在夏秋挖,树皮春末夏初剥;草草药物用全株,夏至秋初快采割;挖药采药要留种,切莫一次就挖绝;记清何药长何处,病急需要才熟路;常用药物栽满园,鲜药干药挂堂前;备得奇药三百种,何愁药王不显灵。”这首采药歌谣十分精辟地讲解了土家药物根、茎、叶、花、果实采集的季节和时间,以及采药挖药前的一切准备和安全防范的深刻道理,更体现了土家医采药挖药十分注重保护药物资源和变野生为家种。即土家医房前房后园地里都有栽药养药的良好传统和为临床治病需要常备各种鲜药、干药,以为民治病为本的良好民医习俗。

(二)药物加工炮制

土家医对药物加工炮制十分讲究简洁实用,将全草、枝叶或根茎药物采回家后,阴干、晒干或烘干,再切成节或片备用。但对毒性或特殊药物则要进行特殊的加工炮制,如乌头七用火炮或童尿浸泡后使用,麻玉七用淘米水、皮硝浸泡后晒干使用。有的药物为临床需要炮制也很讲究,如老虎七(黄精)、鹅寿七(何首乌)需要用黑豆、生姜、女贞子并洒酒蒸三个时辰后,再晒干使用。芳香药如神香(细梗香草)不宜直接晒干而要阴干后使用,而枇杷叶一定要去毛后蜜炙使用。土家药物加工有修剪法、捣磨法、切制法、漂制法、发芽法、蒸制法、煨制法等,但一切都是为了治病需要。土家医喜用鲜药,如蛇咬伤用半边莲、靳龙箭(骚羊古)、一箭七(一支箭)、青木香直接捣泥或嚼成泥后蛋清调敷,故土家医有“蛇咬一支箭,狗咬一枝蒿;带上半边莲,敢与毒蛇眠”的医谚。痈疮肿毒用雪见七、独脚莲捣泥敷,骨折则用白龙须、地团鱼捣泥敷。

土家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