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清水江排夫的代表——龙世淮
所属图书:《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 出版日期:2017-10-01

清水江排夫的代表——龙世淮

龙世淮,茅坪上寨人,民国20年(1931)7月出生于贫苦排夫家庭。因家庭经济拮据,仅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16岁即随父亲下河学撬扎木排、驾排闯滩斗浪。世淮聪明好学,不出几年,扎排的各种技术全部掌握,无论倒簧撬扎,还是编单上缆,样样熟练。更为令长辈赞服的是对茅坪至洪江300多里河段数以百计的滩险礁石能倒背如流,驾排下滩游刃有余,如履平地。

1950年,龙世淮被胁迫参加龙俊生等领导的国民党残余武装叛乱,因无恶行,未被追究。1952年上级在茅坪等“三江”进行水上民主改革,对行户和排伐工人进行重新安置。龙世淮积极投身水上民主改革运动,这年11月,被吸收加入茅坪排筏工会,并被推为工会主席。1954年调至黔东森工分局任锦屏公私合营木材经营处经理,不久又移任锦屏木材收购站工人大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先后在裕和伐木场和铜坡伐木场任指导员。1959年调茅坪贮木场工作,1960年转入清水江茅坪水运局工作,1985年任水运局副局长。

驾排穿浪(单洪根摄)

茅坪等“三江”人撬排,传统是在木材头部凿眼穿以横木将木材联固,进而使木材头部40~50厘米废弃。1954年5月,苏联林业专家达依诺夫到湖南洪江地区考察后建议扎排不打水眼,以免浪费木材。此建议很快推广到锦屏地区。锦屏县委会将此项生产技术革新任务交给黔东森工分局,令其探索出经验以便推广。森工分局将此任务交给放排能手龙世淮。接到任务,世淮即组织工人连夜试扎试编,经过半个多月的摸索,终于探索出上下两面夹加横木、用竹缆固定代替传统凿眼穿条的倒簧和压簧扎排法,并亲自驾用此法扎编的两联排安全行运至湖南陬市,破清水江木材水运的记录。不打水眼的扎排新法既能省时提高工效,又能节省大量木材,于是在清水江流域大量推广使用。仅此法,清水江流域一年即可节省木材10000余立方米。随后,世淮本着既节省木材又提高工效考虑,对排运技术不断更新和改造,根据不同河段、水位和不同材型,相继探索出把子、船型、燕尾等新式排,使木材水运工效较前提高数倍。每摸索出一种新式排,世淮总是要亲自驾运试验,而后再授他人以法。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锦屏、剑河等县的木材和粮食大量外调,木材外运每年十多万立方米,粮食数十万斤。因没有公路,粮食基本上是通过清水江运出,而木排则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既要驾放每排数十立方米木材,又要在排上安全搭载上万斤粮食,任务异常繁重。龙世淮与工人们露宿风餐,长年累月奔波在清水江上,他曾以驾一联排搭载两万斤粮食安全抵洪江而创纪录。担任水运局副局长后,多数时间仍在生产第一线。

1954年,龙世淮先后两次被评为贵州省森工劳动模范,1955年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1956年受共青团贵州省委表彰。1959年出席全国工交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代表大会(全国群英代表大会),两次参加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的招待宴会。1978年出席全国物资战线学大庆会议,受华国锋、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1997年3月,龙世淮病逝。

龙世淮,一介清水江排夫,凭着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的放排技术,竟能登上国家最高的领奖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在清水江历史上又是一大奇迹,是清水江排夫的无上荣耀。

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