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先锋——红十八师师长龙云
龙云
龙云,锦屏县茅坪镇茅坪上寨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贫穷的排夫家庭。8岁时,被过继给开木行的族祖父龙平富为嗣。曾先后在茅坪初等小学、县城高等小学和天柱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充当两年排夫,在清水江上驾排斗浪。
民国15年(1926),龙云加入王天培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参加北伐战争。次年王天培被害、第十军解散,龙云辗转至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当兵。同年考入彭德怀、黄公略等共产党员主办的随营学校学习,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民国17年(1928)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12月随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
民国19年(1930)至23年(1934),龙云先后任红八军第四师一团团长、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湘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等职,其间被派参加瑞金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参加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率部参加龙源口战役失利,被撤去十八师师长职务。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导,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丧失,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民国23年(1934)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派遣红六军团率先突出重围到湖南中部地区建立新革命根据地,以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同时为中央红军撤离探路。8月7日,红六军团辖十七、十八两个师,总兵力9700余人,从江西遂川出发西征。龙云被重新起用任六军团两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师师长。
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后,龙云率十八师承担前锋和后卫任务。9月20日,六军团进至锦屏县境,沿锦屏与黎平两县边境西走新化、隆里、启蒙、河口走剑河。26日凌晨,六军团在剑河大广坳为桂军阻击。龙云奉命率十八师五十二、五十四两团掩护主力撤离。经数小时激战,五十二团顺利突围,五十四团被敌重创,伤亡惨重。
红六军团在大广摆脱敌人后,经三穗、镇远、台江向黄平行进,龙云率十八师担任后卫。10月4日,红六军团进入瓮安县猴场,准备西渡乌江,中央军委不准,于是调头向东北进入石阡县境。
10月7日,六军团行抵石阡甘溪一带,与桂军遭遇,猝不及防的六军团被敌冲散,损失严重。军团命令龙云率十八师由后卫改充前卫负责开路向镇远一带转移。10月15日,红六军团在石阡北面板桥遇湘敌阻截,遂连夜往南面甘溪方向撤退,命龙云率十八师师直和五十二团由前锋改为后卫负责阻敌掩护。
龙云奉命率部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掩护主力南撤。16日晨,龙云率部完成掩护任务后追赶主力,在关口处被湘军阻击。为保证主力安全南撤,龙云率部将敌引向西面困牛山方向。因头晚误用桐油炒菜,多数红军战士腹泻,体力下降。当天下午,红军被湘黔两军及地方民团近万人逼上了绝险的困牛山。在困牛山上,龙云率余部与追敌激战。傍晚,龙云率250余人突围,余下的120余人与敌战斗弹尽力竭,最后全部跳崖牺牲。因十八师吸引了大量敌人,使六军团主力无强大追兵,得以顺利突围与红三军会合。
离开困牛山后,龙云率余部250人向南追赶主力,然主力已经去远。随后,率队伍在石阡、镇远、岑巩三县交界一带的大山中与敌周旋,10月22日、23日先后在镇远的翁庙、冠壁山和岑巩的沙子坳遭黔军金祖典部及民团袭击,红军大多牺牲和被俘。27日,龙云岑巩县关庄干股田与乡兵发生战斗,受伤被俘。
龙云被俘后,先被押送贵阳交给王家烈,后转押送长沙交由湖南省主席何键,何键将他投入江西九江“感化院”,民国24年(1935)底再转入湖北军人“反省院”。然在一年多中,龙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既不作“反省”,更未被“感化”。民国25年(1936)2月初,龙云伤病交加,卒于武汉省立医院。
国民党缉捕龙云电文
红六军团西征探路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两个月后中央红军长征即是沿六军团的路线进入贵州的;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师后,结成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积极在湘西黔东一带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龙云率领的红十八师是六军团的利剑和坚盾。如果没有该师的前后护卫,也许就没有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的成功,至少还要艰难得多。
龙云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走出清水江,找到并加入了共产党,为心中的理想浴血奋斗,最后献出了生命。其一生英勇悲壮,艰难凄楚,令人钦佩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