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圆融练达的“三江”总理——龙燮廷
所属图书:《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 出版日期:2017-10-01

圆融练达的“三江”总理——龙燮廷

龙燮廷,原名敦生,派名常煊。清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出生于木行世家。幼年秉承父命为博取功名而发奋攻读诸经。光绪中期,以优异成绩考得黎平府贡生。此后,一边继续读书,一边协助父亲经营木行。光绪二十五年(1899)捐得候补湖南州判衔,不任,继续经营木行。在父亲的指导和木行业务的锻炼下,他逐渐练就了老成持重、圆融练达的性格。这时,“三江”的“当江”制度已名存实亡,“花帮”雄霸清水江木材市场。燮廷一方面积极为“花帮”服务,常代其深入上游林区购买上等木材。另一方面继续经营木行,代理“花帮”经理兑票(“洪兑”和“汉票”)。因经营有道,其木行客商涌聚,生意兴隆,最盛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年营业总额达20余万两银子。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燮廷声望日隆,光绪后期被黎平府札委为摇摇欲坠的“三江”总理。

龙燮廷像

当上地方总理后,龙燮廷更加热心地方公益。甲午战争失败后,旨在改良甚至推翻清王朝的各种新思想潮流广泛传播。在与湖南、江西等下游地区木商的频繁接触中,龙燮逐渐接受了改良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的保守派京官曾廉潜逃至茅坪一带,常与龙燮廷交往,并得燮廷帮助。宣统三年(1911),中国同盟会准备发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暴动,派员四处宣传革命主张,争取民众。这年春,同盟会员吴志宾、黄竺笙在龙安谱的邀请下来到茅坪以办学方式宣传革命,燮廷对之大力支持。

“三江”中的王寨,因地理位置优越缘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到清朝末年,已经成为清水江流域的经济重镇。民国3年(1914),贵州省当局下令废除黎平府,以原锦屏乡、原开泰县北部的敦寨、钟灵、平略、偶里、启蒙、固本、河口和直辖于黎平府的茅坪、王寨等“三江”以及九寨等地域重建锦屏县。锦屏县于清雍正年间始由原铜鼓卫改建而成,县城设于铜鼓寨,道光年间因地域狭小而降为乡。此次设锦屏县名称上算是重建,但实质上是新建,因地域较原锦屏县大了十多倍。原县城铜鼓在清同治年间曾被张秀眉、姜映芳等农民军数度攻据,房屋等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已不具备作为县城的条件。此时,素善观察和利用形势的茅坪等“三江”人看到了巨大的利好。这年适落茅坪“当江”,作为总理的龙燮廷便挺身出头联络王寨、卦治的头人积极活动,将新县城争取到“三江”来。他们动用所掌握的“江费”,到贵东道和省里大力游说。民国3年(1914)春,贵州省当局不采纳铜鼓绅民“县城仍旧设在铜鼓城”的意见,批准县城迁至王寨。县城迁王寨后,燮廷以“三江”缙绅被委充新县城建设组成员,积极参与新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深受县知事依重。锦屏新县甫建,县下实行团防自治。龙燮廷被委为三江九寨团防总局局长,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木材贸易的发展繁荣,使得“三江”成为白银的重要流通之地。清道光年间,每年交易的木材总值都在二三百万两。民国初年,每年外销的木材总值在银圆六百万元上下。民国5年(1916),奉孙中山之命成立不久的中国银行也在县城王寨设立分行(时称“三江银行”,设在王氏宗祠内),意在分清水江木材贸易大锅里的一碗肉。龙燮廷以其声望和对木材贸易业务的熟悉,被聘为首任经理,负责向“三江”内的各商贾招揽存贷业务。不久,因战乱等原因,银款不能保证,银行业务不正常,燮廷于是回家经营木行。

民国20年(1931)8月,龙燮廷病逝。

龙燮廷弃儒从牙,鱼游于政商,热心于公益,恭敬于乡党,隆誉而终,堪称“三江”牙行之范。

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