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姓氏与族群
所属图书:《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 出版日期:2017-10-01

姓氏与族群

关于茅坪何时何姓人最先居住,已是难以稽考的问题。从茅坪上寨古井残碑可得知,在元代至正年间杨姓人已经在此凿井而居住相当一段时间了,这说明茅坪村开发至今至少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最先到茅坪开辟居住的杨姓人系侗族,是从湖南会同迁徙而来。他们先来到茅坪下游3公里的阳溪村居住,后来因不时遭盗贼和得疾病,觉得那处地方不是理想家园,便离开外徙,而把所开辟的田园宅基留送给后来的龙姓人(这即是阳溪村名的由来。阳溪,原名“杨豆”,系侗语的直译,意思是杨姓留给的地方)。杨姓离开阳溪来到茅坪后,有一支择在今茅坪下寨送龙溪东边结庐而居,后来这里发展成为杨家寨。杨姓开寨不久,吴姓人也由下游地方迁上茅坪来结伴同住。至今,茅坪还流传有这样的说法:“杨家开寨吴家神,龙家还是后来人。”

茅坪龙氏宗祠即东山

明洪武前期,朝廷武力征服湘西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在那乱云飞渡的时代,英雄竞起。湖广会同县岩壁寨强人龙政忠亦统率村民,跟随朝廷军队西进贵州,因建有功绩而被奖授亮寨长官司长官职。长官职传至第三代,有两个继承人:便烦和便伯。大概经过一番竞争,长官职位最后传给了长子便烦,落败下来的次子便伯心有不平,遂愤而离家出走,辗转来到离茅坪不远的五柳山(今坌处镇地冲村)居住。不久,便伯与茅坪杨家寨的姑娘恋爱成婚,并定居茅坪。

龙姓之后,又相继有舒、唐等姓到茅坪居住。舒、唐两姓都是从下边湖南托口等地引领皇商上来采购皇木而定居下来的。较早在茅坪定居的杨、龙、舒、唐4姓,来到茅坪后,都结团而居,至今依然如此。小寨主要居住舒、龙两姓,大码头、中码头主要居住龙姓,唐家寨以唐姓为主,送龙溪两边以龙姓为主,杨家寨由最早来茅坪定居的杨姓先居住、现大多为龙姓,退尾寨主要为唐姓。

龙、杨、舒、唐4姓氏之间,互相联婚,历史以来都是老亲老戚,关系甚密。明正德九年(1514)端午,都是从湖南下游上来的龙、杨、唐、舒4姓头人龙志诚、龙志诰、唐文楷、唐文模、舒铨、杨正镕还发起组织了清水江上的首次龙舟赛。此后,端午赛龙舟活动便延续下来,至今未断。

龙氏宗祠石匾

清代中期木材贸易发展起来后,舒、龙、杨、唐各姓人都争相从事木材贸易,而舒姓则率先发迹,在乾隆中期即成为茅坪富族。龙家人口发展得较快,到乾隆时已成为茅坪的大族。然而,开寨的杨姓和率先发达的舒姓到乾隆以后,都因女多男少等缘故而式微。相传乾隆年间,舒姓还曾从至亲龙姓接暝蛉承祧。

1952年土地改革时,根据国家政策,在茅坪临时居住的天柱、湖南等放排工、商人和手工业者以及在茅坪所属山上佃山的佃户都就近在茅坪参加土地改革,分得土地,成为茅坪人,于是茅坪的姓氏骤增。至今,茅坪有龙、杨、舒、唐、吴、林、夏、王、补、潘、彭、陈、陆、黄、姚、张、陶、伍、谢、姜、易、石、蒋、粟、宋、储、邓、蒲、向、蒋、尹、肖、廖、李、庄、赵、朱、滕、崔、薛、韩、封、孙、文、冷、卜、梁、胡、冉、申、肖、熊、曹、田、胥、徐、邱、莫、马、蒲、罗、游、沈、滚等60多个姓氏。

在这些姓氏中,龙姓人口依然最多,约占全寨总人口的40%。龙姓又分为3支,有两支是龙便伯的后裔,另一支是龙尚湖的后裔(明嘉靖年间也从湖南迁来)。这3支龙姓都分别建有宗祠,其他的姓氏则未建。茅坪的杨、龙、舒、唐4大姓人各有特点,杨姓慷慨大方,龙姓包容仗义,舒姓仁厚好公,唐姓崇文尚礼。

1980年以前,茅坪两寨人的婚嫁除在本寨不同姓氏之间进行之外,与上游的亮江、王寨、卦治和下游的坌处、清浪、三门塘等寨也都保持有亲戚关系,尤其王寨和坌处亲密。

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