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理学家——龙咸灵
龙咸灵,苗族,茅坪人,清宣统三年(1911)出生于破落的木行家庭,青少年时因家境清寒,学业时断时续,19岁才从天柱中学毕业,升入贵阳高中,往返步行。民国24年(1935)高中毕业后考取武汉大学物理系,取得贵州省政府的奖学金。抗战初期,武汉大学内迁四川乐山。民国27年(1938),咸灵顺道回家探视双亲,但因家里拿不出路费,不能继续返校。
龙咸灵父亲龙安社与天柱清浪王贞和交情甚密。为筹盘缠给咸灵返校,龙安社向王贞和求助。王贞和长子王元滔,民国15年(1926)随王天培北伐,次年考入武昌军官学校,17年(1928)毕业后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到南京安葬,蒋介石从军校中遴才貌俱佳的60名学生作为护灵队,王元滔入选。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任第十师上校军官,驻扎安徽。民国19年(1930)7月在亳县大集同红军作战,阵亡。后国民政府批给其家属每年抚恤金洋200元,为期20年。王贞和感龙咸灵矢志求学精神,对龙安社说:“虎毒尚不食子,我岂能花费我儿子用生命换来的钱?政府给的抚恤金尚未动用,你拿去送你儿子上学读书吧!”得到王贞和资助,龙咸灵遂返校完成学业。
民国29年(1940),龙咸灵毕业留校任教,自编教材讲义授课。35年(1946)7月举家随校迁返武昌珞珈山,同时参与创建我国第一个电离实验室——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通过观测实验,咸灵在世界范围内最先发现电离层中的E2层,并总结了其变化运动规律,于民国37年(1948)公布于世。1949年,他在美国著名学刊《J·G·R》上著文,确证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受到全世界同行瞩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咸灵积极向共产党组织靠拢,1954年秋在武汉大学教师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提升为副教授,1954年出任物理系副主任,195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高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间参加建立“武汉观象台”,研制成功高频吸收仪,在国内首次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层反射二次回波振幅分布规律公式。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创建武汉大学黄陂实验站,开展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研究。研制成功研究仪,首次在国内利用自己研制的设备进行电离层返回斜测法研究,并得出短波频率预报规律,研究了电离层远距离通信的信道特性,为远距离通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用参数。
龙咸灵回乡探亲时给家乡题字(范述波摄)
“文化大革命”初,龙咸灵惨遭厄运,先是自己被打成“美蒋特务”受到批斗、审查,继而妻子被迫害致死。1977年获“解放”后,龙咸灵奉命组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78年晋升教授,出任空间物理系主任兼电波传授及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当年以《电离层返回斜测及信道特性》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继而完成的“FXZ实时选频系统”研究成果,解决了无预约频率情况下的高质量通信问题,荣获湖北省1981年科研成果奖。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后,龙咸灵曾3次中风、两次胆管结石住院、一次患肺气肿,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忘我工作。其间完成的《中低纬电离层及电离层电波传播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于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3年3月26日,龙咸灵病逝。时有文章评论他“是我国著名的无线电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在半个多世界的教学科研生涯中,他组织领导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台站,多种大型电离层探测设备的研制;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的无线电物理、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王贞和的感慨帮助,龙咸灵深铭于心。当年得到王贞和的助款后,亲赴王贞和家表示谢意,并赋《恭赠王府贵族元滔字汉川为国捐躯纪念》诗一首。其诗云:
当时清浪王氏正在续修宗谱,此诗遂被录于该谱上。
1952年土地改革时,王贞和次子王元熙被划为地主,“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致死。其三子参加工作,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王贞和四子王元洲通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副主任吴绍文得知龙咸灵信息,写信与龙咸灵联系。龙咸灵1954年入党时,对其获王元滔抚恤金相助完成学业,以及作诗赞颂王元滔之事从未提及,也不敢同王家联系,心中颇感内疚。接到王元洲来信,他十分兴奋,立即复信,并随寄600元以示慰问。
1984年中共锦屏县委召开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特邀龙咸灵回乡参加,龙咸灵于是回到阔别47年的家乡。甫到锦屏,他便要去清浪拜见王贞和的后裔。时未通公路,只能乘船,而时清水江正涨水,于是派儿子清泉到清浪将王元洲等接到锦屏相见,并合影纪念。
却说王元洲接过龙咸灵寄来的600元后,即悉存银行,并向房族宣布,此钱只能在子孙上学困难时方能动用,其他任何时候均不能动。后王贞和的重孙王永春读高中时遇到困难,动用了此钱。王永春有收入后,将此笔钱加倍归还,留作后人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