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自然美景
所属图书:《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 出版日期:2017-10-01

自然美景

从清水江边的茅坪沿着古石板道拾级而上,使人滋生一种穿越时间隧道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一两百年前的那个时代。越往上爬,视野就越开阔。行至最险处十八盘时,乘缆车上黄山那种因险而怕的感觉油然而生。登临山顶,但见天高云低,远处群山绵延起伏,如万马奋勇奔腾,真有伟人毛泽东笔下“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那种磅礴气势。俯视山下,只见山伏如羊,清江若带,江上的船只仿佛柳叶轻飘。风吹草伏,松涛阵阵,令人飘然欲飞、仿若置身尘外。

黄哨山有四处令人不得不去探看的奇景。一是竹海,二是“仙人写字岩”,三是“姊妹岩”,四是白水洞瀑布。

姊妹岩

竹海位于黄哨的半山腰。20世纪70年代,茅坪木材水运局为了解决编扎木排所需的竹缆问题,在黄哨山的半腰营造3000多亩的楠竹林场。如今,山腰楠竹已经排山塞谷,郁郁苍苍。走进竹林,只见大者若碗,小者如杯,亭亭玉立,妩媚多姿。这片竹海,是人们观光游玩和休闲体验的绝佳去处。

如果说竹海是凡人造出的景致的话,那么“仙人写字岩”和姊妹岩则是“仙人”造出的景。

“仙人写字岩”和姊妹岩在山腰楠竹林场西边约三里许。所谓“仙人写字岩”,是一方面积100平方米见方的崖壁。传说崖壁间留有古代仙人书写的奇形怪状的文字。仙人留下话,如有人能将崖壁间的文字完全破读,小江的水则会流上黄哨山而注入清水江,他便可以成仙。相传,有一位道人在黄哨山上修行,见山上缺水,上下行人无不口渴难碍,便想做点功德,决心破读岩上文字,把河水引上山来,免得行人受干渴之苦。于是,他来到崖壁对面的山上,面对着崖壁,认真地修炼起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天,多少年。终于有一天,崖壁上怪诞模糊的文字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于是认真苦苦辩读。读到下午,只剩下后边一行时,只见写字的崖壁徐徐地开出一条缝。即将功德圆满,道人心下大喜。然正在此时,忽然听到对面山上传来一阵清脆甜润、情意缠绵的歌声,道人心意稍移,寻声侧目,只见两个美若天仙的少女在左边不远的山上朝他唱歌。然就在这瞬间,已经开启的山门又迅速关闭。道人大惊,急回眼再读壁上的文字,竟然一字也认不出来了。功败垂成,道人怨两少女捣乱、怨自己道行不精,悔怒交加,于是挥起尘拂朝唱歌方向挥扫过去,两个少女顷刻间变成两尊巨石。这两尊巨石前后相叠,总高长均约3米。形象惟妙惟肖、俨然姊背妹下山,后面一块岩后又有一块小石,状若背篼,人们于是称之为“姊妹岩”。

这个故事,其实是在黄哨山上修行悟道的僧人们修行失败的写照。是啊,从生活了几十年的热闹尘世间遁入空门,进入寂静的世界,在那里面壁,切割尘念,顿悟人生。这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和超常的毅力,平常人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这位道人的失败,其实是佛教初传入清水江一带时,一些不甘尘世烦恼而遁入空门,但真正到了寂静的寺庙里后,面对青灯经卷但又未能了却尘念的表现,也是清水江一带佛教文化发展的缩影。

还有个版本说,姊妹岩是两个侗家少女化成的。茅坪一带过去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有姑娘“跳桃园”(即进阴间去与鬼赛歌)的习俗。相传有一年的七月十四日,两个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打猪菜来到这里,打得猪菜后,在大树下歇息。这天是“跳桃园”的最后一天,这两位少女便相约“跳桃园”。她俩便坐在石头上,双手拍膝,跳将起来。不一会,两人在“师傅”的引导下,都顺利进入了“桃园”。一路上,她俩歌声朗朗,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闯过一关又一关……过了很久,一位猎人来到这里,发现两具骨架还在跳动。又过了很久,就形成了这两个形状奇特可爱的大岩石。

白水洞瀑布,侗语称“洞王”,意为瀑洞之王,在姊妹岩往西约两公里,以险奇著称。

游看白水洞瀑布却以从茅坪镇西边的新建村往上行最理想。

新建村坐落在一条长约两公里的溪冲里,百余户民居沿冲稀疏坐落,一条溪水在山冲间蜿蜒流淌,因其曲折,如束皇袍的玉带,遂得袍带溪之名。过了新建村,袍带溪渐渐变得陡和窄,水流声也渐渐变大,水也较下游更加清澈。溪水和小路互相交叉,前行得逾越若干步跳岩。过跳岩时,只见水底彩石斑斓,小鱼在其间游来串去,螃蟹在不紧不慢地爬行。越往上行,山溪被两边的高山挟挤得越小,水流声也越响。行约两公里,只听前方轰然有声,尤若闷雷。寻声透过密匝的树木枝叶往前看,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条白色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下来,如天空垂练,在青山绿树映衬下十分显眼夺目,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扶树拉草涉水又往前行,不时闻到从溪里石缝间传出“笃笃”的石蛙鸣声。行约一公里,便到了白水洞脚。

白水洞瀑布(仙人晒布)

白水洞瀑布由五级系列瀑布组成,远处能看到的是最大的一级。第一级瀑布高约10米,宽约3米,脚下是一泓深潭,高水跌下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激起的水花在潭间无序飞舞。水潭外缘有两个天然石礅,仿佛是为观赏瀑布而特设,当地人称“仙人棋桌”。传说以前两石礅间还有一张石桌,可惜被大水冲坏了。沿着瀑布边缘上行百余米,见有一口圆潭,直径七八米,潭水幽清,宛若一盆碧玉,让人爱不舍离,当地人称之“仙女澡盆”。从圆潭沿溪上行300多米,来到第二级瀑布脚。这级瀑布高有五六十米,宽七八米,水从两片崖壁的交接缝间泻将下来,像刚挂上杆尚未抖顺的白布,中间有多处折皱。右边绝壁一片,猿猴难攀。左边稍缓,可从壁外密林间绕攀至顶端。从瀑布顶上攀行数十米,便到第三级瀑布脚。这是白水洞瀑布最主要的景色,在袍带溪畔能看到的便是这一级。它壁陡而立,高约60米,宽6~10米不等,中间布落有致地点缀有若干蓬水草,如一幅绣有花朵的巨大白帘从山顶挂将下来,当地人称为“仙人晒布”。沿着瀑布左缘,冒着袭来的阵阵水雾,手脚并用,小心攀爬。及至瀑顶,扭头顺着水帘下俯,顿有目眩之感。此级瀑顶,又是第四级瀑布的瀑脚。第四级瀑布高约20米,相对缓和,没有下面三级那么壁陡。水帘从上面落到半壁时,为一列天然石埂拦接,化为渠水哗哗流下,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拦水”。第五级瀑布位于第四级瀑顶上边约50米处。这是一条被水流长期冲击而成的斜漕,长约20多米,宽不到一米,水流甚为湍急。站在瀑边,但觉冷风飕飕,寒意阵阵。从第五级瀑顶上行里许便是一座山顶,当地人称“望楼坡”,因是古代曾在此处修建用于侦察敌情和传递军事信号的楼台而得名,现仍存有残垣。望楼坡往东北行约一公里便是姊妹岩了。

有人说,白水洞瀑布是在黄哨山修炼的仙人们嫌此山景致太过单调而精心造出来的,不知读君你相信与否?

清水江木商古镇——茅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