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帮
花帮常驻的三门塘刘氏木行旧址
花帮,是近代在清水江从事木材贸易的商帮中资本最雄厚,也是在清水江从事木材贸易中唯一与国外资本有关的商帮。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后,日本等列强加强对中国财富的掠夺。各国都在中国找代理人实现他们所谋求的暴利,花帮便是日本洋行扶持的汉口御通衡钱庄资金支持的买办性质的家族式商帮。因主要在湖北的监利、沔阳及湖南洞庭湖一带代日本三菱、三井洋行收购棉花,故得“花帮”之名。因棉花收购受到季节限制,花帮便利用收购棉花的淡季来到清水江收购木材。
花帮均为湖北大冶人,主要由殷、刘两姓人把持。深入清水江来采办木材的共有8个号,即刘姓的“兴义谦”“兴茂永”“兴茂祥”“兴茂盛”,称“刘家四号”;殷姓的“益成和”“益成德”“益成利”“吉善祥”,称“殷家四号”。
因受“江规”限制,作为后来的商帮,花帮不能直接进入茅坪等“内三江”采购木材,遂在“外江”三门塘投落。该帮殷、刘两姓木商分别投落在王先泮和刘宗祥两家木行,通过这两家木行进入“内三江”采购木材。因有洋行资金支持,其资本雄厚,所带上来的“斧印”少则20把,多则六七十把。一把斧印可收购1000~5000两码木材(1两码约等于1.5立方米)。
花帮在洪江设有总庄。他们恃着资金雄厚,一来到清水江就谋求垄断木材市场。开始,他们专在清水江中上游地区高价寻买“翻山货”(即在溪河边大山背面深山里的原始巨材。因溪河大山背面的木材搬运困难,成本高,故木商很少去采购),给出的价格每两码价高达大洋70元(一般木材每两码才10多元),运下江汉、上海一带高价销售,如,一副棺椁材料大洋1000多元,一根桅杆材大洋300~400元。茅坪的龙安和、杨东林,王寨的王述信、王绘五、王乾泰、王泽彬,卦治的龙成达等人则专门到剑河、台江、雷山等边远深山里去采办“翻山货”卖给花帮,因而都得以发家。
稍后,花帮商人采用操弄木材价格的手段,不断排挤其他木商。他们先将木材收购价格抬高10%,山客都将木材卖给他们。花帮来到洪江,“三江”的篾缆价格即上涨10%,其他小木商便纷纷停止收购业务,迅速退避。当基本控制了市场后,花帮则又将木材收购价降低,从而使得相当部分山客破产。光绪后期至宣统时期,花帮每年在清水江收购的木材都在10万两码以上。
花帮在上来收购木材的同时,还顺便从汉口等地带上来大量的布匹、百货、食盐、洋油等廉价商品,并以低于“三江”市价5%~10%的价格倾销,又使得这里的中小货商破产。
因经营业务量巨大,为生意上的方便,花帮还在茅坪等“三江”一带大量使用“汉票”和“洪兑”。“汉票”和“洪兑”分别是汉口和洪江钱庄发行的一种特殊的金属货币(白银)代用会票。他们先是把要带到“三江”地区购买木材的白银存入汉口特定的钱庄,领取有该钱庄特殊标志的凭证——“汉兑”。上到洪江后,持“汉票”到特定的钱庄兑换成“洪兑”,再上至“三江”的指定商号转兑成白银,最后前往林区购木。“三江”的商号得到“洪兑”后,下到洪江换成“汉票”,洪江的商人再持“汉票”下到汉口商号进货,汉口商号再持“汉票”到特定钱庄兑领白银。“汉票”和“洪兑”的使用,在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水江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花帮便离开清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