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水客
茅坪华中木号旧址
贵州木业公司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水江木材严重滞销,价格狂跌。民国30年(1941)春,贵州省最大的官僚企业贵州企业公司从中看到商机,于是在锦屏设立贵州木业公司,专门收购木材。木业公司由国民党中央要员何应钦的胞弟、贵州企业公司董事、贵阳市市长何辑五任董事长。
贵州木业公司拥有资本100万元(法币),其中97%来自贵州企业公司,3%为锦屏地方商人所投资。该公司进入锦屏后,即摆出一副垄断架势,先是抬高木材收购价格,将中小木商挤垮。然后又以低于平常价格很多的极低价格在锦屏、天柱一带收购“平水木”(即堆放在溪河边待售的木材)和青山(指未砍伐的成熟林)。迫于木材长期堆放野外容易腐烂损失和看守困难以及生活急需等原因,林农大多忍痛将木材抛售。该公司在锦屏等地购得“平水木”近万两码、青山两万余两码,再以极低的工价雇请贫苦农民将木材采伐,并搬运到设在茅坪和托口两处木坞存放。
因战争持续,所收购的木材无销路,在江坞里存放了几年,以致相当部分腐烂。抗战结束后,该公司将诸木材放运到汉口,严重腐烂的部分予降价处理。由于收购的价格极低,此批木材所获得的利润依仍相当可观。
民国37年(1948)后,国民党败局已定,贵州木业公司资本遂从锦屏撤离,至1949年仅存少量青山。1951年,新成立的锦屏县人民政府将之依法接收。
其他木号
看到贵州木业公司趁国难在锦屏等清水江抢购木材,民国31年(1942),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韩文焕、贵州安顺富商帅灿章、贵阳民族资本家戴蕴珊等也争相到锦屏设木号,通过在锦屏雇请的代理人,在锦屏、天柱一带低价抢购木材。韩文焕设的木号为“华中木号”,先后收购青山5000余两码、“平水木”1000余两码;帅灿章设的木号为“泰丰木号”,计在锦屏、天柱清水江沿岸收购得青山169块,约合14000两码木材;戴蕴珊的木号为“森大木号”,系其所开办益强公司的分支,在洪江、陬市、汉口都设有庄号。
这几个企业在锦屏逐鹿木利,都各有所获。民国37年(1948)以后,因受时局影响,“森大”“华中”“泰丰”3木号陆续将资金撤离,留下的少量财产(主要是木材和青山)和业务由锦屏的代理人管理(“华中木号”由卦治行户文宏祥代理)。1951年,这三家木号均为锦屏县人民政府依法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