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及变迁
茅坪街道(彭泽良摄)
清康熙中期,茅坪便成为“江铺”,即木材交易市场。然而在此之前,木材交易市场在茅坪上游4公里的亮江口。那里是清水江支流亮江与清水江的交汇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是停泊木排的天然良坞。特别难得的是寨前江边有一片面积四五亩、长满枫木等古树的冲积沙丘。明代后期,从湖南等下游上来采购皇木、木材的官员和商人多在此停歇,亮江口便成为木材交易市场。木材交易市场设在江边沙丘上,寨上很多人家在沙丘上建有供木客歇息的“歇店”。然清康熙前期的一场洪水,彻底改变了亮江的一切:江边的沙丘被冲得无影无踪,原来停泊木排的江塘也变成了水流湍急的江滩。
这场洪水,使亮江寨丧失了木材交易市场,却给茅坪人带来了莫大的福利。在茅坪人的积极争取下,原来在亮江口投住的木商们便改到茅坪投住,木材市场也就随之迁到了茅坪。最初,木材交易市场设在上寨前面的江滩上。为方便木商交易和管理木材,茅坪人遂斥资投劳力在江边开辟了两座码头,同时将寨上通往两座码头的小路修成宽阔的青石板阶道。寨上与两座码头相对应的两个居团也就被称为大码头和中码头,成为茅坪最繁华的地方,尤其是大码头,在清代后期成为集贸市场,有十几家客栈,还有肉铺、豆腐店、米豆腐店、日杂店、银(铁)匠铺、裁缝铺、烟馆等十几家。房舍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屋檐相连,下雨天走路不用伞、不湿鞋。每到茅坪“当江”之年,江上木排蔽覆,万缆横系,寨上木商云集,排夫涌聚。每到赶场日(农历一、六日),四乡民众涌集,拥挤不堪。
然而,民国27年(1938)夏,清水江暴发洪水,大码头南岳庙以下的房屋店铺全被冲卷,江边上的木材交易市场更是被冲成一片砂石。于是,市场便搬到下寨唐家寨与送龙溪一带街段。集市搬到那没几年,那些来自湖南等外省的商人、匠户们陆续移到下边不远的送龙溪桥头一带空地上修建房屋、店铺、作坊,市场于是就随之移了下去,那里便被称为“场坝”。
1951年以后,茅坪江边的木材交易市场随着木材收归国家统一经营而消失,这里的集贸市场纯为四乡农民交易农副产品的场所。1970年7月,清水江又暴发洪水,集市外侧的房屋大多被冲卷,街道被破坏得残缺不全。于是,人们又改到位置更高一些的茅坪镇政府门前一带交易买卖,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