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口
托口位于湖南省洪江市西部,清水江最下游,源于南面广西三江县的渠水往北流到这里,与清水江汇合后再向东流去。这里地处湘黔交界,往上不远即是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地界。
托口桐油石碾盘
托口是湘西边陲古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称“朗溪寨”。清水江在此纳渠水后,江面变得宽阔。明代中期,采办皇木的官员溯及这里,通过此地民众引领深溯到天柱等上游林区采办木材,放运到这里,再撬扎成江排运下去。这里于是成为清水江“苗木”的中转地,此间的蒋姓人曾是清水江最早的排筏撬扎专业工人。乾隆《沅州府志》载:“托口市在县南四十里原神里,为渠水入沅之地,上通贵州诸苗峒,巨木异材凑集于此,官之采办与商之贸贩者,皆就此估直以售,编筏东下,故市侩持筹与佣夫邪许,日暄阗不绝。”《皇木采运案牍》中称:“托口向标美地,历来朋友长随,均乐居于此,无不获利而去者。”嘉庆《重修一统志》也载:“托口砦,在黔阳县西南四十里渠水之右,通贵州镇远府天柱县,为峒水所必由,明时木商皆聚于此,后移天柱远口。”
入清、特别是清水江河道疏浚以后,下放经这里的木材等“苗货”日渐增多,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咸丰年间以后,桐油成为清水江继木材之后又一大宗外销商品,托口则是桐油的重要加工和转运中心。因得有清水江上游源源不断的木材、桐油等土产的支撑,及至民国中期,托口已然成为湘西继洪江之后的繁华商业重镇,有“湘西小南京”之称。集镇内有1500余户,房舍密集,吊脚楼临河排列,有80余幢窨子屋。辟有九街十八巷,街巷边分布有48家木行、42家绸缎布行、40家百日杂货行、6家文具书店、10余家旅店、8家药店。街面是整齐的青石板镶铺,每块青石板都被踩得光洁照人。
托口集镇前的江面上,常年木排蔽江,船舸穿梭,沿江设有青石阶梯码头18处。这里最著名的是桐油加工业,当时的刘同庆、刘安庆、徐荣昌、大丰昌、肖恒庆、吉庆丰、恒庆德、复兴昌8家桐油加工企业被称为“八大油号”,全国闻名。“八大油号”计开有榨厂房48处,常年雇请工人四五百人。加工出的桐油运到下游的洪江装成桶,销往国内外。
清代至民国时期,托口镇里先后建有万寿宫、广东馆、靖会馆、排会馆、三府馆、五勷馆等为商人、排工服务的会馆。此外,集镇内外还建有杨公庙等35处寺庙。因托口附近青木寨是清水江水神杨氏兄弟的诞生地,所以这里的杨公庙是清水江至长江沿线杨公庙的中心庙,香火最盛。
2014年,位于下游不远处的水电站建成,这个千年古镇也被淹没在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