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茵陈蒿
药材名称:茵陈 药材编号:542 基源编号:652
【别名】绵茵陈。
【基源】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识别特征】半灌木状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茎高40~120cm或更长,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营养枝端有密集叶丛,基生叶密集着生,常为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两面均被棕黄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期茎下部叶被毛脱落,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cm,宽1.5~3.5cm,2~3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每裂片再3~5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中部叶2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丝线形,通常细直,近无毛。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多数,直径1.5~2.0mm。花、果期7~10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山坡草地或路边,贵州中部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入药部位】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有一定产量及蕴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