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川楝
药材名称:川楝子、川楝皮 药材编号:47 基源编号:79
【别名】金铃子。
【基源】楝科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识别特征】乔木,高达可10m以上。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老时无,叶痕明显。2回羽状复叶,长35~45cm,每一羽片有小叶4~5对。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2.0~4.5cm,两面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侧脉12~14对。圆锥花序聚生长在小枝顶部之叶腋内,长约为叶的1/2。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3mm,两面被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长9~13mm,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紫色。子房近球形,无毛,6~8室,花柱近圆柱状,无毛,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包藏于雄蕊管内。核果大,椭圆状球形,长约3cm,宽约2.5cm,果皮薄,熟后淡黄色。内果皮稍坚硬,6~8室。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或疏林中,或栽培于路旁及庭院,贵州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入药部位】茎皮、根皮、果实。
【采收加工】茎皮或根皮:全年或春、夏季剥取,晒干。果实:秋、冬季采收,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树皮:杀虫,疗癣;主治蛔虫,钩虫,蛲虫,阴道滴虫,疥疮,头癣等。果实:行气止痛,杀虫;主治脘腹胁肋疼痛,虫积腹痛,疝痛,冻疮等。
【附注】同属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功效和应用与川楝相似,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楝的果实较小,长1~2cm,宽8~15mm,内果皮木质,4~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