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吴茱萸
药材名称:吴茱萸 药材编号:287 基源编号:580
【别名】吴萸、曲药子。
【基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识别特征】小乔木或灌木,高3~5m,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色或红锈色茸毛,或疏短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cm,宽3~7cm,叶轴下部的小叶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油点大且多。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枚,偶有4枚。雄花花瓣长3~4mm,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mm,腹面被毛,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果序宽达12cm,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粒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mm,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500~1000m的向阳山坡、土坎或灌木林中,或栽培。贵州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铜仁。
【入药部位】未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呈绿色而心皮未开离时采收,晒干,用手搓揉,除去果柄杂质即可。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中燥湿。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痛经,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
【附注】吴茱萸为贵州道地药材,产量及蕴藏量较大,可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