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32 鳢肠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480字

32 鳢肠

药材名称:墨旱莲 药材编号:468 基源编号:332

【别名】墨旱莲、旱莲草。

【基源】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L.)L.。

【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斜升或平卧,高达60cm,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贴生糙毛。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或有极短的柄,长3~10cm,宽0.5~2.5cm,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密被硬糙毛。头状花序径6~8mm,有长2~4cm的细花序梗。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5~6枚排成2层。外围的雌花2层,舌状,长2~3mm,中央的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白色,长约1.5mm,顶端4齿裂。瘦果暗褐色,长2.8mm,雌花的瘦果三棱形,两性花的瘦果扁四棱形,顶端截形,具1~3枚细齿,基部稍缩小,边缘具白色的肋,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无毛。花期6~9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路边、湿地、沟边或田间。贵州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及各种出血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有一定产量及蕴藏量。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