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有关植物花的名词术语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3704字

四、有关植物花的名词术语

花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通过传粉、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起着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花由花芽发育而成,形态和构造随植物种类而异,通常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图版10 花的组成部分)。花的形态构造特征较其他器官稳定,变异较小,是被子植物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

图版10 花的组成部分

(注: 1.花瓣 2.花药 3.柱头 4.花柱 5.花丝 6.子房 7.花托 8.花萼 9.花梗)

1.花梗:又称花柄,是花与茎连接的部分,通常为绿色柱状。

2.花托:是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均着生其上,一般多为平坦或稍凸起的圆顶状。

3.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有些植物的花萼和花冠形态相似而不易区分,称为花被,如木兰、百合、黄精等。

4.花萼: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萼片彼此分离的称离生萼,相互联合的称合生萼;在开花前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开花后不脱落并随果实一起增大的称宿存萼;花萼下方另有一轮类似萼片状的苞片称副萼。

5.距:花萼筒一边向外凸形成的管状,或花瓣基部延长成的管状或囊状称为距,如凤仙花、乌头、淫羊藿、紫花地丁等。

6.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花瓣彼此联合的称为合瓣花冠,下部联合的部分称为花冠筒,上部分离的部分称花冠裂片。花瓣彼此分离的称离瓣花冠。

花冠类型多样,常是某类植物独有的特征。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十字形、蝶形、唇形、管状、舌状、漏斗状、高脚碟状、钟状、辐状(图版11 花冠的类型)。

图版11 花冠的类型

(注: 1.十字形 2.蝶形 3.管状 4.漏斗状 5.高脚碟状 6.钟状 7.辐状 8.唇形 9.舌状)

(1)十字形花冠: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十字形,如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花冠。

(2)蝶形花冠:花瓣5枚,分离,上面1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为旗瓣,侧面2枚较小称翼瓣,最下面2枚最小称龙骨瓣,如苦参等豆科植物的花冠。

(3)唇形花冠:花冠下部筒状,上部为二唇形,上唇常2裂,下唇常3裂,如益母草、薄荷、紫苏等唇形科植物的花冠。

(4)管状花冠:花冠合生,花冠筒细长呈管状。如向日葵等菊科植物的管状花。

(5)舌状花冠:花冠基部联合成一短筒,上部向一侧延伸成扁平舌状,如蒲公英、向日葵等菊科植物的舌状花。

(6)漏斗状花冠:花冠筒较长,自下而上逐渐扩大,上部外展成漏斗状,如牵牛等旋花科植物的花冠。

(7)高脚碟状花冠:花冠下部细长管状,上部水平展开成碟状,如长春花等植物的花冠。

(8)钟状:花冠筒宽而较短,上部裂片扩大外展似钟形,如党参、沙参等植物的花冠。

(9)辐状:花冠筒甚短而广展,裂片由基部向四周扩展,形如车轮状,如龙葵、茄、辣椒等茄科植物的花冠。

7.雄蕊群: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典型的雄蕊由花丝、花药两部分组成。一朵花中雄蕊的数目、长短、离合、排列方式等随植物种类而异,是鉴别植物的重要特征。多数植物的雄蕊是相互分离、长短相近的,但有些植物的雄蕊部分或全部联合在一起或长短不一,常见的类型有单体雄蕊、二体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多体雄蕊和聚药雄蕊(图版12 雄蕊的类型)。

图版12 雄蕊的类型

(注: 1.单体雄蕊 2.二体雄蕊 3.二强雄蕊 4.四强雄蕊 5.多体雄蕊 6.聚药雄蕊)

(1)单体雄蕊:花中所有雄蕊的花丝联合成1束,呈圆筒状,花药分离,如木芙蓉、木槿等锦葵科植物的雄蕊。

(2)二体雄蕊:花中所有雄蕊的花丝联合成2束,如野葛等许多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的雄蕊为10枚,其中9枚联合,1枚分离。

(3)多体雄蕊:雄蕊常多数,花丝联合成数束,如金丝桃等金丝桃科植物的雄蕊。

(4)二强雄蕊: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2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如益母草、薄荷等唇形科植物的雄蕊。

(5)四强雄蕊: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如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6)聚药雄蕊:雄蕊花药联合成筒状,花丝分离,如蒲公英、野菊等菊科植物的雄蕊。

8.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位于花的中间。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3部分组成。构成雌蕊的变态叶称为心皮。当心皮卷合成雌蕊时,其边缘的合缝线称腹缝线,相当于心皮中脉部分的缝线称背缝线。根据组成雌蕊心皮数的不同,可将雌蕊分为单雌蕊、离生雌蕊和复雌蕊(图版13 雌蕊的类型)。

图版13 雌蕊的类型

(注: 1.单心皮雌蕊 2.二心皮复雌蕊 3、4.三心皮复雌蕊 5.三心皮单雌蕊 6.多心皮离生雌蕊)

(1)单雌蕊:由1枚心皮构成的雌蕊,如豌豆、胡豆、桃等植物的雌蕊。

(2)离生雌蕊:由1朵花中多数离生心皮构成的雌蕊,如毛茛、玉兰、厚朴等植物的雌蕊。

(3)复雌蕊:由1朵花内2枚或2枚以上心皮彼此联合构成的雌蕊,如党参、桔梗等植物的雌蕊。

9.子房位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的位置及其与花被、雄蕊之间的关系。依子房是否与花托愈合及愈合程度,子房位置可分为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子房半下位(图版14 子房的位置)。

图版14 子房的位置

(注: 1.子房下位(上位花) 2.子房半下位(周位花) 3.子房上位(下位花) 4.子房上位(下位花))

(1)子房上位:花托扁平或隆起,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这种花称下位花。

(2)子房下位:花托凹陷,子房完全生于花托内并与花托愈合,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这种花称上位花。

(3)子房半下位:子房下半部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这种花称周位花。

10.两性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

11.单性花:一朵花中仅具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如南瓜花。

12.雌雄同株(单性同株):同株植物既有雄花又有雌花,如南瓜。

13.雌雄异株(单性异株):同种植物的雌花和雄花生于不同的植株上,如银杏。

14.杂性同株:同株植物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如朴树。

15.杂性异株:同种植物的两性花和单性花分别生于不同植株上,如葡萄。

16.无性花:雌蕊和雄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的花,如绣球的无性花。

17.花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的顺序称花序。花序中的花称小花,着生小花的部分称花序轴。支持整个花序的茎轴称总花梗,小花的花梗称小花梗,无叶的总花梗称花葶。依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和开放次序,花序的种类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肉穗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聚伞花序、轮伞花序等(图版15 花序的类型Ⅰ、图版16 花序的类型Ⅱ)。

图版15 花序的类型Ⅰ

(注: 1.总状花序 2.穗状花序 3.伞房花序 4.葇荑花序 5.肉穗花序 6.伞形花序 7.头状花序 8.隐头花序 9.复总状花序 10.复伞形花序)

图版16 花序的类型Ⅱ

(注: 1.螺旋状聚伞花序 2.蝎尾状聚伞花序 3.二歧聚伞花序 4.多歧聚伞花序 5.轮伞花序)

(1)总状花序:花轴单一,较长,自下而上依次着生有梗的花朵,各花的花梗大致长短相等,开花顺序由下而上,如菘蓝、荠菜、油菜的花序。

(2)复总状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个分枝形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圆锥花序,如女贞。

(3)穗状花序:花序轴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梗或近无梗,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的花序。

(4)复穗状花序:花序轴具分枝,每一分枝自成一穗状花序,如小麦的花序。

(5)葇荑花序:花序轴柔软,常下垂,其上着生多数无梗或具短梗的单性或两性小花,开花后常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的花序。

(6)肉穗花序:基本结构和穗状花序相同,所不同的是花序轴粗短,肥厚而肉质化,其上着生多数单性无梗的小花,如玉米、香蒲的雌花序。有的肉穗花序外面还包有一片大型苞叶,称佛焰苞,因而这类花序又称佛焰花序,如半夏、天南星的花序。

(7)伞房花序:花序轴缩短,下部的花梗较长,向上渐短,近顶端的花梗最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如绣线菊的花序。

(8)伞形花序:花序轴极短,许多花从顶部一起生出,每朵花有近于等长的花梗,整个花序形如张开的伞,称伞形花序,如人参、五加、常春藤的花序。

(9)复伞形花序:花轴顶端丛生若干长短相等的分枝,各分枝又成为一个伞形花序,如胡萝卜、前胡、小茴香的花序。

(10)头状花序:花序轴极缩短而膨大,呈盘状或头状,其上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面有由苞片组成的总苞,如向日葵、菊花等菊科植物的花序。

(11)隐头花序:花序轴特别膨大而内陷成中空头状,许多无梗小花隐生于凹陷空腔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整个花序仅留顶端一小孔与外方相通。小花多单性,雄花分布在内壁上部,雌花分布在下部,如无花果、薜荔等桑科榕属的花序。

(12)单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端生1朵花,而后在其下方依次产生1条侧轴,侧轴顶端同样生1朵花,如此连续分枝。若花序轴的分枝均在同一侧产生,花序呈螺旋状卷曲,称螺旋状聚伞花序,如紫草的花序;若分枝在左右两侧交互产生而成蝎尾状的,称蝎尾状聚伞花序,如射干的花序。

(13)二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花先开,其下分出两个侧轴,每个侧轴同样重复开花和分枝,如卫矛的花序。

(14)多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花先开,其下分出数个侧轴,每个侧轴形成小的聚伞花序,如泽漆的花序。

(15)轮伞花序: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内排列成轮状,如益母草、黄芩等唇形科植物的花序。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