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34 钩藤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604字

34 钩藤

药材名称:钩藤 药材编号:101 基源编号:190

【别名】金钩莲。

【基源】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

【识别特征】高大藤本。枝方柱形或略有四棱角,无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2cm,宽3~7cm,两面均无毛,下面有时有白粉,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楔形至截形。叶柄长5~15mm。托叶狭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8mm,单生叶腋,总花梗具1节,或呈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5cm。花近无梗。花萼管长0.5mm,疏被短柔毛,顶端锐尖。花冠管外面无毛,花冠裂片卵圆形,外面无毛或略被粉状短柔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形。果序直径10~12mm。小蒴果长5~6mm,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近三角形,长1mm,星状辐射。花、果期5~12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500m左右的山地阔叶林中。分布于雷山、榕江、黎平、剑河、惠水、三都、湄潭等地。

【入药部位】带钩茎枝、根。

【采收加工】带钩茎枝:春季发芽前,或秋后采收,切段晒干。根: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带钩茎枝: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等。根:舒筋活络,清热消肿;主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症,水肿,跌打损伤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野生资源量较小,目前在黔东南已有一定的栽培规模。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