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茜草
药材名称:茜草 药材编号:481 基源编号:448
【别名】小血藤。
【基源】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识别特征】草质攀援藤木,长可达3.5m。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茎常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条棱,棱上着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cm,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叶柄通常长1.0~2.5cm,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十余朵至数十朵。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3.0~3.5mm,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mm,外面无毛。果球形,直径通常4~5mm,成熟时橘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山地灌丛、草坡或林缘。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化淤。主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淤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等。
【附注】同属植物披针叶茜草Rubia alata Roxb.、大叶茜草Rubia schumanniana Pritzel在贵州亦作为茜草入药使用。其中披针叶茜草在贵州分布较广,产量及蕴藏量较大。大叶茜草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应注意几种植物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