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41 薯蓣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573字

41 薯蓣

药材名称:山药 药材编号:497 基源编号:517

【别名】山药、野苕。

【基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识别特征】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于,长可达1m以上,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cm,宽2~7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2~8个着生长在叶腋。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长在叶腋。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被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600~1800m的林缘、山坡、灌丛中、岩石或住宅旁,野生或栽培。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块茎。

【采收加工】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削皮,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益肾涩精。主治脾虚食少,脾虚泄泻,肺虚咳喘,食少浮肿,肾虚遗精,小便尿频,带下,消渴等。外用于痈肿,瘰疬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分布广,在安顺有较大规模的人工栽培,产量及蕴藏量较大。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