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136 紫萁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482字

136 紫萁

药材名称:紫萁贯众 药材编号:345 基源编号:711

【别名】紫萁贯众。

【基源】紫萁科紫萁属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识别特征】植株高40~100cm。根状茎粗壮,直立或斜生。叶簇生,二型。不育叶柄长16~56cm,禾秆色。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15~45cm,宽14~28cm,2回羽状。羽片对生,斜展,有柄,基部有关节;奇数1回羽状,小羽片互生,略斜展,无柄或几无柄,卵状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基部近圆形,先端钝,边缘具极细的缺刻状齿。叶纸质至近革质,幼时有棕色绵毛。叶脉羽状,侧脉二叉,纤细。能育叶稍高于不育叶,2回羽状,小羽片退化。孢子囊生长在小羽轴两侧,有时不育叶先端的2~3对羽片也可产生孢子。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2500m以下的酸性山地,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根茎及叶柄残基。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根茎,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散瘀,止血,杀虫。主治痄腮,痘疹,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血崩,肠道寄生虫等。

【附注】该物种产量及蕴藏量较大。未伸展开的幼叶经加工后可以食用。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