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9 阴行草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699字

9 阴行草

药材名称:北刘寄奴 药材编号:27 基源编号:651

【别名】刘寄奴、土茵陈。

【基源】玄参科阴行草属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直立,高可达80cm,干时变为黑色,密被锈色短毛。茎多单条,中空,上部多分枝,密被无腺短毛。叶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厚纸质,广卵形,基部下延,长0.8~6.0cm,宽0.4~6.0cm,两面皆密被短毛,叶缘作疏远的2回羽状全裂,裂片仅约3对,仅下方2枚羽状开裂,小裂片1~3枚,外侧者较长,内侧裂片较短或无,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l~2mm,锐尖头,全缘。花对生长在茎枝上部,构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花梗短,长1~2mm,纤细,密被短毛。花萼管部很长,顶端稍缩紧,长10~15mm,密被短毛。萼齿5枚,质地较厚,密被短毛,长为萼管的1/4~1/3。花冠上唇红紫色,下唇黄色,长22~25mm,外面密被长纤毛,内面被短毛,花管伸直,纤细,顶端略膨大。雄蕊二强,着生长在花管的中上部,柱头头状,常伸出盔外。蒴果被包于宿存的萼内,约与萼管等长,长约15mm,直径约2.5mm。种子多数,黑色,长卵圆形,长约0.8mm。花期6~8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800~1000m的山坡草地、旷野或路旁。分布于梵净山及威宁、普定、安龙、兴义、晴隆、湄潭、清镇、息烽、修文、开阳、贵阳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散淤止痛。主治湿热黄疸,痢疾,肠炎,小便淋浊,痈疽肿毒,尿血,便血,淤血经闭,跌打肿痛,关节炎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但产量及蕴藏量小。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