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梅
药材名称:梅花 药材编号:466 基源编号:393
【别名】乌梅、酸梅。
【基源】蔷薇科杏属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识别特征】小乔木,稀灌木,高4~10m。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cm,宽2.5~5.0cm,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长在1个芽内,直径2.0~2.5cm,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500~2000m的山谷林中,或栽培。分布于梵净山及荔波、威宁、习水、平塘、雷公山、榕江等地。
【入药部位】近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果色变黑。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有一定产量及蕴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