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9 垂盆草
所属图书:《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 出版日期:2014-01-01 文章字数:453字

9 垂盆草

药材名称:垂盆草 药材编号:373 基源编号:87

【别名】佛指甲、狗牙瓣、石指甲。

【基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不育枝及花茎细,匍匐而节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长10~25cm。3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mm,宽3~7mm,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聚伞花序,有3~5条分枝,花少,宽5~6cm。花无梗,萼片5枚,花瓣5枚,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mm,先端有稍长的短尖。雄蕊10枚,较花瓣短,心皮5枚,长圆形。蓇葖果。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海拔800~1500m的石灰岩缝中,或栽培。分布于锦屏、毕节、都匀、瓮安、绥阳、习水、道真、清镇、贵阳等地,贵州各地均有栽培。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带状疱疹等。

【附注】该物种野生蕴藏量较小,多为庭院栽培植物。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