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关植物茎的名词术语
茎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地上的营养器官,一般呈圆柱状,有节、节间、芽、叶等。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有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节与节间是茎的主要特征,而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且根上不生叶,这是根和茎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植物分类鉴定时常用到的名词术语如下(图版2 茎的类型)。
图版2 茎的类型
(注: 1.乔木 2.灌木 3.亚灌木 4.草本 5.匍匐茎 6.缠绕茎 7.攀援茎 8.刺状茎 9.钩状茎 10.叶状茎 11.小块茎 12.茎卷须 13.假鳞茎 14.小鳞茎 15~16.根状茎 17.鳞茎 18.块茎)
1.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明显,下部少分枝,如银杏、杜仲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近基部多分枝成丛,如枸杞、豪猪刺、十大功劳等。
3.亚灌木或半灌木:介于木本与草本之间,仅基部木质,如草珊瑚、艾纳香等。
4.草质茎:茎质地柔软,木质部不发达的茎,如桔梗、何首乌等。
5.肉质茎:茎绿色,肥大多浆液,适于贮存水分,并进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等。
6.一年生草本:在一年内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草本植物,如马齿苋、玉米等。
7.二年生草本:需两年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草本植物,如小麦、萝卜等。
8.多年生草本:完成生长发育过程超过两年的草本植物,如白及、黄精、何首乌等。
9.直立茎: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依附他物的茎,如吴茱萸、桔梗、甘草等。
10.缠绕茎:茎细长,依靠自身缠绕他物作螺旋状上升的茎,如何首乌、牵牛等。
11.攀援茎:茎细长,靠攀援结构如卷须、吸盘、钩、刺、不定根等依附他物上升的茎,如栝楼、葡萄等。
12.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面,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有不定根,如积雪草、连钱草、马齿苋等。
13.根状茎(根茎):横卧地下,具有明显节和节间,节上有不定根和退化鳞叶的茎,如姜、黄精、玉竹等。
14.块茎: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节间很短,节上具芽及鳞片状退化叶的茎,如天麻、半夏、马铃薯等。
15.球茎:肉质肥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具明显的节和缩短的节间,基部具不定根的茎,如慈姑、荸荠等。
16.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成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如百合、贝母、洋葱等。
17.叶状茎(叶状枝):茎变为绿色的扁平状或针叶状,如仙人掌、天冬等。
18.刺状茎(枝刺或棘刺):茎变为刺状,生于叶腋,如酸橙、皂荚等。
19.钩状茎:通常呈钩状,粗短、坚硬无分枝,位于叶腋,如钩藤等。
20.茎卷须:茎变为卷须状,柔软卷曲,生于叶腋,多见于具攀援茎植物,如栝楼、葡萄等。
21.小块茎(珠芽):由腋芽或叶柄上的不定芽形成的,形态与块茎相似,如山药的零余子、半夏、珠芽艾麻等。
22.小鳞茎:由腋芽或花序中的花芽形成的,如卷丹、洋葱、大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