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茯苓
药材名称:茯苓皮 药材编号:88 基源编号:176
【别名】松茯苓。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识别特征】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具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长在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管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及分布】寄生在松科植物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分布于石阡、锦屏、毕节、黔西、龙里、荔波、黎平等地。
【入药部位】干燥菌核。
【采收加工】常于7~9月采挖,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大部分水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野生资源量较小,应加以保护。黎平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