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花椒
药材名称:花椒 药材编号:414 基源编号:244
【别名】川椒、椒目。
【基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识别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秆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呈宽而扁且劲直的长三角形,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有小叶5~13片,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无柄,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位于叶轴顶部的较大,近基部的有时为圆形,长2~7cm,宽1.0~3.5cm,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花序顶生或生长在侧枝之顶,花被片6~8枚,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雄花的雄蕊5枚或多至8枚。雌花很少有发育雄蕊,有心皮3枚或2枚,间有4枚,花柱斜向背弯。果紫红色,单个分果瓣直径4~5mm,散生微凸起的油点,顶端有甚短的芒尖或无。种子长3.5~4.5mm。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生境及分布】贵州各地均有栽培。
【入药部位】果皮、种子。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晾晒,待果实开裂,分离果皮和种子,晒干。
【功能主治】果皮: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牙痛等。种子:利水消肿,祛痰平喘;主治水肿胀满,哮喘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广泛栽培,产量及蕴藏量较大。应注意与同属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 var. dingtanensis Y.L.Tu等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