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苍耳
药材名称:苍耳子 药材编号:362 基源编号:53
【别名】牛虱子。
【基源】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50cm。茎直立,多分枝。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5~10cm,近全缘,基部稍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雄性的头状花序球形,直径4~6mm;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长约3mm,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宽卵形或椭圆形,在瘦果成熟时变坚硬,连同喙部长12~15mm,宽4~7mm,外面有疏生的具钩状的刺,刺长1.0~1.5mm。喙坚硬,锥形,长1.5~2.5mm,常不等长。瘦果2粒,倒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在荒野、沟旁、田边或草地等处。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果实(苍耳子)。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果实,脱粒,扬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除湿,解毒,止痒。主治感冒,头风,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痢疾,皮肤瘙痒等。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产量及蕴藏量大。同属植物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在贵州南部、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广泛分布,果实常与苍耳混用,两种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蒙古苍耳的总苞萼片较大,喙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