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608字

“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

(注: 郑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晚号且同亭长。原住遵义县鸭溪天旺里,十四岁,随父母迁居到乐安里斤竹溪畔的尧湾。

伯舅黎雪楼自浙江桐乡知县任所奔丧归来,购得图书数十箧运回家中。开馆教授生徒,子尹前往受业,讲贯经义,学诗作文。雪楼先生通宋学和史学,也擅工诗与古文。子尹诗才颖悟,雪楼时或启迪数语,他便声入心通;每有诗作,雪楼无不击节称奇。叹道:“昔欧阳文忠公刮目苏子瞻,有当让此人出一头地之许。吾于甥亦谓然。”他激赏子尹的才情气质,以长女许配。

十七岁,子尹补县学弟子员,不久得食廪饩。道光三年(1823年),程恩泽出任贵州提学使。见郑珍文章有才气,很器重,取为拔贡生。这时郑珍才十九岁。程恩泽给郑珍指引治学门径,令其服膺许(慎)、郑(玄)之学,并以东汉教育家尹珍为楷模,为振兴黔中文化贡献力量。为此,特为郑珍取字为“子尹”,即以尹珍之姓为字。

道光十八年(1838年)冬,应遵义知府平翰特聘,与莫友芝同纂《遵义府志》,历3年完成。全书48卷,80余万言。有人比之《水经注》和《华阳国志》,梁启超誉为“府志中第一”。

郑珍一生坎坷,仅任过黎平古州(今榕江)厅学训导、荔波县学教谕等小官。子尹治学,以“汇汉、宋为一薮”为宗旨,不立门户,实事求是,好学覃思,不立异,不苟同,力求归于确当。早年及盛年精研《说文》,博综“三礼”;晚年醉心程朱。其经学、小学、史学专著及杂著有三十多种,刊刻问世者也有十几种。人们尊之为“西南巨儒”。

郑子尹生平作诗很多,现存者约九百首,主要收入《巢经巢诗钞》及《后集》中。许多评论家,对郑子尹的诗歌都极为推崇,或称其“横绝一代”(吴敏树),“宋后无人能及”(陈柱)。民国年间,胡先骕认为“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读巢经巢诗》)。郑珍是宋诗派代表作家,其《巢经巢诗》被同光体诗家视为宗祖。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晚号眲叟。莫与俦第五子。道光三年(1823年)随父到遵义。得与郑珍、黎兆勋等交游,并成为终生莫逆。友芝17岁时考取秀才而成府学生员,21岁中举。曾三次赴京应试,均末获选。

(注: 莫友芝)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友芝再度赴京应考。一天,在琉璃厂书肆偶然与曾国藩相遇。时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充会试同考官。相互谈及汉学渊源门径,友芝识见的卓异渊深,使曾国藩大为惊异,叹道:“不意黔中有此宿学耶!”于是请国子监博士刘传莹作介绍,在虎坊桥设宴,与莫友芝订交。这届会试友芝又落选。回家后,仍在湘川书院教学。

咸丰八年(1858年)再次上京,先后在胡林翼、曾国藩幕府。晚年奉曾国藩命访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四库全书》,应苏州江南书局、南京金陵书局、扬州书局之聘任校勘之责。他把毕生所见图籍写成了9部目录学专著:《郘亭知见传本目录》16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3卷(附《书衣笔识》《金石笔识》各1卷)、《郘亭书画经眼录》4卷。其中《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一书,收录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仅有存目和未收者755部,是阅读《四库简目》的重要参考书。此书和同时人邵懿辰所著《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一书,具有同样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为古籍图书工作者案头必备书。莫、邵二人成为我国古籍版本目录学的奠基人。

莫友芝一生留下许多著作,文字学有《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1卷,音韵学有《韵学源流》4卷、《声韵考略》1卷。还有《郘亭经说》《古诗钞》《资治通鉴索引》等。诗有《郘亭诗钞》6卷、《郘亭遗诗》8卷。散文67篇,收入《郘亭遗文》。词有《影山词》。他还是晚清著名书法家,与何绍基齐名。

同治十年(1871年)病逝于里下河舟中,灵柩运至南京,停在莫愁湖畔,曾国藩挽联写道: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