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战役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167字

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战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了实现与川北陕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作出北渡长江计划。1935年1月19日红军分三路北进,预定夺取土城、赤水等地,相继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川黔边境,封锁长江天堑。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川军激战,因对敌情侦察失误,未能歼敌。1月29日凌晨,部队从元厚、土城等渡口一渡赤水河,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改向川、滇边境游击,觅机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1935年2月5日,红军来到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小村子,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行常委分工,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红军挥师西向进至云南省的扎西,中央红军在此进行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外,缩编为16个团,分属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中央在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部队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向扎西近逼的国民党军队,于2月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向国民党军中战斗力薄弱的黔军发起攻击,在黔北天险娄山关的战斗中,歼灭与击溃王家烈部队三个团,于2月底重占遵义。又在遵义城边的红花岗、老鸦山一带,歼灭与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追剿军两个师,获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整个遵义战役,歼灭与击溃国民党军两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余人。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立即显示出遵义会议改变错误领导取得的重大成果。

1935年3月5日,红军在遵义设前敌司令部,以毛泽东为政委,朱德为司令员。为了发展遵义战役战果,前敌司令部于鸭溪下达作战命令,准备打击国民党追剿军的另一部周浑元部队,以扫清遵义以西之敌,拟在遵义以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周部畏于与红军接触,退至鲁班场筑碉防守。3月11日,中央在苟坝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又称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接着,在进攻鲁班场的周浑元部队的作战中,红军未能得手,于3月16日至17日从茅台渡口三渡赤水。以小部队诱敌向北前进,大部隐避于赤水河两岸。当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调重兵防堵之时,红军又突然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3月21日至22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出奇兵,随即部队急行军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诱出滇军来援。当多路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与驰援贵阳的滇军背道而行。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接着主力神速向西北方向前进,于5月初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红军北渡长江计划。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沉重打击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一胜利,是在遵义会议改换中央的错误领导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的展示。

(注: 红军一渡赤水土城渡口)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