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溉百年的“沙滩文化”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的次年,原播州改土归流分设遵义、平越二府,遵义属四川,平越属贵州。此年,黎朝邦由贵州龙里迁居遵义县禹门沙滩。黎氏家族以耕读为本,勤耕苦读,诗礼传家。明亡,朝邦四子怀智原任明黄冈知县逃禅为僧,号策眉。三世黎民忻坚守民族气节,立下口头族规:“三世不应清朝科举”。
黎氏家族至九世黎恂始头角显露,黎恂(1785~1863),字雪楼,一字迪九,晚号拙叟,为沙滩文化启蒙者黎安理的长子。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中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成进士,任浙江桐乡县知县。道光元年(1821年)丁父忧回沙滩,以所余薪俸购书万余卷归家。不乐意仕进,在家教读子侄亲友14年,培养了一批卓然出群的人才。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皆受业于门下。其子兆勋、兆熙、兆祺、兆铨、兆普,侄庶焘、庶蕃,婿杨华本,皆有文才。其影响所及,至汝谦、汝弼、汝怀、尹融、尹聪及黎渊、黎迈,皆能绍继家学,其“流风余韵,沾溉百年”。
(注: 沙滩风光)
黎恂治经以宋五子为准,参以汉魏诸儒之学,专研宋学,兼及汉学。治史以《资治通鉴纲目》为主,并能折中持平。论诗以杜甫、苏轼为宗,凡古今名家,无不含英咀华。文宗尚韩愈和欧阳修,凡古文名家无不涵泳玩索。雪楼一生,“积学数十年,出经入史,靡籍不究”,著述繁富,刊刻者有《蛉石斋诗钞》4卷、《千家诗注》2卷、《运铜纪程》2卷、《赴铨纪程》1卷、《回黔日记》1卷、《大姚县志》15卷。未刊者尚有《蛉石斋诗文集》、《北上纪程》1卷、《读史纪要》4卷、《四书纂义》、《农谈》等。
道光、咸丰年间,沙滩的郑珍、莫友芝为一时巨匠,知古通今,著述之宏富,义理之精醇,在清代著述界占重要位置,号称西南大师。同治、光绪年间的著名外交家黎庶昌,精通古文诗词,为晚清著名古文家之一。乾隆后期至清末民初,沙滩黎氏与近邻郑氏及独山莫氏互为师友、姻亲,祖孙数代涌出一批文人学者,在文化教育、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等方面硕果累累。三家有各类专著153种,刊行80种638卷1200余万字,经史子集4部俱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内迁遵义,张其昀教授主编《遵义新志》,将2000年来遵义发展历史分为9期,把清乾隆至同治年间的历史称为沙滩期,即遵义文化发展鼎盛时期。书中写道:“《遵义府志》与《播雅》二书尤为是邦文献所系。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在清中叶曾为全国知名文化区。”“沙滩文化”之称由此传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