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楠竹引种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463字

楠竹引种

“中国竹子之乡”赤水的百万亩竹林,是由清代黎理泰从福建引来的三棵楠竹繁衍起来的。

黎理泰,福建省上杭县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黎理泰来到赤水葫市周家当雇工,为主人栽种蓝靛。后与周家女儿结婚,定居于葫市对面的后槽,从事农业生产。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黎理泰返回福建老家探亲。回来时,他带上三个弟弟,也带了4株楠竹苗。

他将楠竹苗带泥用木桶分装,精心呵护。到家后,将竹苗栽种于屋后,象征黎家4弟兄在异地安家落户、生根发芽。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4株竹苗存活3株。黎氏兄弟以此为基础再行扩种,几年后,房前屋后楠竹成林。

楠竹用途多,四乡农民纷纷登门索求母竹,黎氏兄弟均慷慨赠送。十多年后,楠竹大片成活;几十年后,葫市所在地的赤水河沿岸,方圆几十里山坡楠竹满山遍野。

200多年后,赤水市竹林面积超过100万亩,品种由以楠竹为主的36个增加到316个,竹林已成为该市旅游业的一道靓丽风景和重要的产业资源。黎理泰住地葫市一带,竹林发展为30多万亩,金沙沟成为“竹海国家公园”,赤水市两次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