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锰矿的发现与开采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463字

锰矿的发现与开采

团溪锰矿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现的优质矿藏。

1941年,团溪张王乡乡民萧明九采矿炼铁不成,持矿石求教于西迁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刘之远,经化验分析,结论为锰矿而非铁矿。刘之远深入团溪境内调查,发现金盆栏、黄泥坝、白杨坝等处蕴藏大量锰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物资,遂写成《遵义县团溪附近地质简报》,寄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和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引起关注。

1942年,重庆渝鑫钢铁厂、华新冶金公司派员前来团溪测绘锰矿地形图,并雇民工大量开采运往重庆。1943年,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团溪设立遵义锰矿筹备处,雇民工200余人采掘锰矿,运往重庆炼锰。1947年,矿商贺国强、袁树仁于团溪开设湘黔锰矿公司,年采锰矿3000余吨,远销外省。

1950年,贵州省建设厅接管团溪锰矿场,设立团溪锰矿采矿场筹备处。并勘测得知团溪镇域内张王、香山、两路口等村,锰矿矿床和矿点交错分布,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而且含磷低,适合冶炼锰系铁合金。1956年,贵州省建设厅将采矿事宜移交遵义铁合金厂,团溪采矿场定名为遵义铁合金厂团溪712矿。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