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一座水电厂:天门河水电厂
(注: 桐梓天门河水电站发电机组已运行70年)
天门河水电厂是贵州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位于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上天门洞西侧。
1938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41兵工厂由广西融县迁到桐梓。该厂职工和家属近两万人,每日生产“七九”步枪200余支、捷克式轻机枪89挺输送到抗日前线。兵工厂电力缺乏,兵工总署决定修建天门河水电厂。工程由中国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员陈祖东少将任水利工程处处长兼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工业大学共同参与设计,上海、金城、万记等8家营建公司承建。
发电厂从选址、规划到建筑设计,都遵循了实用、保密、防空等原则。选址于天门洞上游,厂房分两层,上层为发电机室,下层为水轮机室,厂房面积56平方米,均置于地下溶洞中。地下室及通道由青石砌成、拱券顶,配电室建在主机房顶上地表,前后各有竖井,为设备垂直运输通道,同时便于空气流通。发电机为美国奇义公司1942年生产,装机总容量720千伏安(2×288千瓦);水轮机为美国勒菲尔公司1941年生产,1000马力。机器由海运经印度加尔各答,百余吨的零部件又经驻印美军巨型军用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抵昆明,再用卡车运达工地安装。工程于1939年3月动工,1945年4月投产。两台发电机组至今仍然运转正常,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电站水库水面百余亩,库容30万立方米。仿西湖格局在湖中修了几处景点,有“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望湖亭”“湖心亭”“放鹤亭”等,故名“小西湖”,成为景色秀美的山间湖泊。1944年冬至1946年10月,爱国将领张学良曾被幽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