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遵义解放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244字

遵义解放

解放的本意是推翻反动统治得到自由。“遵义解放”特指1949年末到1950年初,遵义地区各县先后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历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贵州进军的大军压境情况下,黔北的中共地下组织、进步群众团体团结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开展革命行动,迎接解放军入境,而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不打自垮,黔北各县基本未放一枪一炮而获得解放。

1949年9月下旬,由9000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西进支队,从江西出发,向贵州挺进。西进途中,明确了西进支队二大队负责接管遵义地区,组建了中共遵义地委。随即明确了接管黔北各县的中队和县委领导班子。11月19日,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84团和部分师直属队组成的先遣队,从黔东北方向的德江县进入黔北,风驰电掣,一路上解放了凤冈县城、湄潭县城后,在遵义县三渡关与赶来当向导的“川黔边区纵队”交通员接上头,急速向遵义挺进。21日拂晓,解放军先遣队在遵义人民的欢迎下进入遵义县城(今遵义市中心城区),宣告黔北重镇遵义解放。

(注: 1949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遵义城)

黔北各县先后解放:

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7军49师从湖南入贵州,经石阡解放余庆县城(余庆县,时属镇远专区)。

11月19日,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一部解放凤冈县城。

同日同部队解放湄潭县城。

11月21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84团解放遵义县城。

同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30师解放绥阳县城。

11月23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30师解放桐梓县城。

11月27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解放仁怀县城。

11月29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解放鳛水县东皇镇,当时鳛水县城在官渡镇,由县临委接管。

12月1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28师解放赤水县城。

12月15日,遵义市军管会指派军代表陈彬、梁子庠、王荷生等人,前往正安、道真、婺川三县,与旧政权当局谈判,达成和平解放协议,20日宣告正安县解放,25日宣告道真县解放,1950年1月11日宣告婺川县解放。

特别需要记述的是,由于当时反动残余势力猖獗,有几个县的人民政权是“几进几出”,可见人民政权的巩固来之不易。如:

1950年3月9日,政治土匪围攻道真县城,道真县人民政府撤到正安县;4月2日,道真县人民政府又撤到绥阳县,至9月27日,才随解放军93团剿匪部队返城。

4月5日,正安县人民政府撤到绥阳旺草区,至8月3日迁回本县土坪,9月27日才随解放军11军31师剿匪部队返城。

4月12日,婺川县人民政府撤到凤冈县绥阳场,至9月26日才随解放军106团剿匪部队回城。

4月27日,鳛水县人民政府撤到赤水县,于5月16日返回县境温水暂住,至1951年4月6日,县人民政府才定驻于东皇镇。

4月28日,余庆县人民政府撤到黄平县旧州,至6月14日才随同剿匪部队迁回县城。

以上5个县的“二次解放”,文字罗列,似觉枯燥。但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每一页历史背后,都蕴含着鲜活的血与火的奋斗与辉煌。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