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遵义人在五四运动中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269字

遵义人在五四运动中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革命史新的一页,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在北京求学的遵义籍青年,1919年5月4日与同学们一起,满怀反帝救国热情,奔向天安门广场,并通电家乡父老,号召共同奋起救国;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至遵义,迅即引起强烈反响。

赤水葫芦堖人谢绍敏即为遵义在京学生的杰出代表之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大专学校代表,在北京大学举行紧急会议,共商救国大计。学生们群情激愤,慷慨陈词,强烈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时为北大法科系学生的谢绍敏,扯下白色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展示于众。大家的爱国激情更加高涨,当场决定:致电巴黎专使,绝不能在和约上签字;通电全国,联合各界一致行动;第二天各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5月4日,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壮举,在五四爱国运动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6月初,重庆的学生组织派人到遵义中学堂介绍北京五四运动经过和全国各地响应的情况。6月13日,在北京的遵义籍学生张继芳、晏平全等30多人联名发回通电:“亡国了,同胞们,快奋起”“快起来呀,投身反帝斗争之中!”此类话语被写成标语、传单,在遵义一些学校中传诵,有的教师给学生讲《马关条约》《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勒索。6月19日,收到北京学联号召各界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通电,遵义中学校300多学生冲出教室宣布罢课,次日,遵义10多所中小学也随即罢课,师生们走上街头,在各处举行演讲,号召奋起救国。

21日晚,罢课的2000多师生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争回山东、青岛!”的横幅,手执小彩旗,在老城大操场集会,群情激奋,歌声悲壮,上万市民自发前往会场。坤维女子两级小学学生代表卢夔凤和张淑芳的演说尤为激动人心。卢夔凤讲述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屠杀中国同胞的惨景,声泪俱下,许多人也随之恸哭,会场上响起激昂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山东、还我青岛!”“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声。张淑芳演讲时为表爱国救亡、坚决抵制日货的决心,脱下日本花布的外衣,当众撕成布条,在一片“勿忘国耻”“拒用日货”的口号声中,不少人也纷纷仿效。会上,成立了“遵义学生救国联合会”,发表了宣言和通电。会后,高举灯笼、火把、标语、旗帜游行,许多群众自动加入了师生游行的队伍,走遍遵义城主要街道。

6月21日后,各校学生宣传队每天出动百余人在各交通要道开展宣传活动。6月23日,方春凡、刘少成两家丝织厂的30多名工人和其他一些手工工人,自动集会,宣布罢工,声援学生。6月24日,全城的布匹、百货、医药等3个行业的大部分商人宣布罢市,接着,全城18个行业80%以上的商户举行大罢市。遵义成为全省唯一形成罢课、罢工、罢市“三罢”风潮的城市。“三罢”的同时,抵制日货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多月。7月中旬,运动扩展到农村地区,团溪、鸭溪等地开展了爱国宣传和抵制日货的运动。

历史学家熊宗仁在其《五四运动在贵州》一书中说:遵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反应,并不亚于贵阳,在某些方面运动深入发展的水平,还成为全省之冠。”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