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系军政集团执掌贵州
以贵州桐梓县籍人物为主的军政势力,被称为桐梓系军政集团(或称“桐梓系军阀”)。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起,连续执掌贵州政局将近10年之久。
桐梓系军政集团形成于辛亥革命后西南军阀混战的中后期,以同乡关系和亲戚关系,走到一起。主要代表人物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三人均接连担任黔军军长和贵州省长(省政府主席),犹国材则任过军长兼贵州代省长。他们手下还重用了一大批乡党亲友。
辛亥革命后,贵州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兴义军政集团”(或称“兴义系军阀”)人物之手。兴义军政集团从1912年至1926年统治着贵州。1926年,周西成逼走了北洋政府任命的贵州省长彭汉章,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周西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
周西成(1893~1929)是桐梓系军政集团首领。桐梓县新桥黑神庙人。少时就读于桐梓公立明德学堂。1911年从军,参加辛亥革命贵州起义,后随贵州都督杨荩诚参加过北伐。回贵州后,入贵州讲武学堂,毕业后任排长。继而参加护国战争,任连长,随戴戡入驻成都。川军内战爆发,周西成率残部500余人突围回黔。1922年投石青阳部,任旅长。1923年升任川东边防军师长,驻防江津、綦江、涪陵、南川一带,转战于四川省东南各属,尤以四攻重庆、血战浮图关,为远近所镇服。由于实力不断壮大,先后被授予四川陆军第12师师长、黔军第3师师长、北洋政府第11师师长等职。1925年,被北洋政府任为贵州省军务会办。1926年4月,北洋政府任周西成为贵州省省长。同年8月,国民政府又任命周西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1927年7月,再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任贵州省军事厅厅长。宁汉分裂后,南京政府委任周西成为国民革命军第9路总指挥兼第25军军长。
周西成执掌黔省军政大权后,着力肃清匪盗,惩治贪官,兴办学校,整饬财政,兴修公路,兴办实业,创办了贵州大学等。做过许多有利于地方建设的事。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许多项目属贵州首创。
1928年秋和1929年夏,在云南的李燊率军入黔攻打周西成,黔军失败,1929年5月,周西成阵亡于关索岭鸡公背。李燊得以进占贵阳。仅18天,周西成部将毛光翔等领兵夺回贵阳,国民政府任命毛光翔为贵州省主席,兼任18路军总指挥和第25军军长。
毛光翔(1893~1947)是桐梓县茅坝人。1911年与表兄周西成相约从军,参加辛亥革命贵州起义。后追随周西成,逐步升迁,被周确立为桐梓系军政集团继承人之首。1926年,周西成入主黔政,命毛光翔以师长之职留守赤水。周西成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后,毛任副军长。1929年夏周西成战死后,毛光翔在王家烈等桐梓系骨干支持下,重组25军各部,反攻贵阳,恢复了桐梓系在贵州的统治权。
1932年2月,毛光翔在内部倾轧中被迫宣布“自愿休息”,让出黔政,由王家烈取代。其后,退回赤水赋闲,购置大量田土,修建公馆,成为赤水大地主。
王家烈(1893~1966)是桐梓县新站区小水慈锦台人。毕业于贵州讲武学堂。18岁辍学后于松坎与遵义间背盐为生。1914年8月从军,随黔军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920年升任周西成部连长,逐步成为桐梓系军政集团主要骨干,被周西城列为集团继承人之二。升任黔军第2师师长。1927年4月,奉命率部入湖南讨共,驻沅陵,后驻铜仁。1928年春,周西成保荐为援川前敌总指挥,奉蒋介石之命参加川战。1932年,毛光翔下台后,国民政府任命王家烈为第25军军长、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蒋介石趁追剿红军之机以其势力入黔。1935年5月,免去王家烈25军军长和贵州省主席职务,改编其4个师并调出贵州,改任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从此,桐梓系军政集团解体,开始了国民党政权对贵州近15年的统治,直到1949年底贵州解放。
1949年贵州解放前夕,王家烈返老家闲居。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王家烈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犹国材(1895-1950),桐梓县兴隆乡(现属重庆市万盛区)人。毕业于贵州讲武学堂。1921年投周西成部,曾被周西成列为集团继承人之三。1926年,任第25军第2师师长。1927年,为贵州剿“匪”总司令,奉命率部进攻湘西。1929年率部协同毛光翔、王家烈反攻贵阳,桐梓系再执黔政。1932年初升任副军长。12月奉令接任第25军军长兼代贵州省政府主席。1933年4月,国民政府复任王家烈为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犹国材仅当了4个月的代省长。1935年4月,在与红军作战中,犹被任命为第2路追剿军副指挥官。旋即被免去本兼各职。1939年被委任军政部驻西安办事处主任。1944年奉调军政部,未去,返家赋闲。贵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管会荐犹国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及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因病未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