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夜郎旁小邑:鳖国与鳛国
春秋时期,今遵义境分属几个部落方国。今绥阳、遵义、桐梓诸县是鳖国。今习水四周是鳛国,鳛国约在当今习水县大部及仁怀、赤水部分地区。今赤水、仁怀一带为蜀国东南境。到战国时期,由濮人建立的夜郎国逐渐扩张,鳖国、鳛国成为夜郎旁小邑。
秦实行郡县制,将蜀国、巴国改置为蜀郡、巴郡,大夜郎旁小邑之一的鳖国改置为巴郡的鄨县。《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时,命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汉书》和《华阳国志》亦有相同记载。据清代学者考证,先置有镡成、毋敛、且兰、夜郎、汉阳、鄨县。六县除镡成外,五个县都在原战国时期的“大夜郎”境内。应为秦通五尺道后,分割夜郎诸国部分地方所设。黔北出土文物也印证了这一点。1983年6月,务川县大坪农民邹习高在团堡耕地时,发现了一件青铜提梁壶。同年11月,又发现青铜釜、鍪、蒜头壶各一件。1984年农民邹习礼又在与团堡相邻的鞍上发现青铜鼎、扁壶各一件。经王海平、程学忠等人实地调查,证明前者的青铜器出自墓葬。结论为:“务川大坪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如矮蹄足附耳鼎、蒜头细颈壶、铺首提梁壶、束颈鼓腹鍪等都是秦国墓葬中的组合性器物,陕西凤翔高庄战国秦墓、河南泌阳秦墓、陕西咸阳塔儿坡秦墓、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均有成套出土。特别是蒜头壶,它起源于秦,为秦人所创造,是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据此,大坪出土这批青铜器,可能是秦人迁入黔中地区后遗留下的文物。”能以成套青铜器作为葬具,其墓葬的主人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应该是秦朝官吏。它是秦国势力到达贵州最有力的佐证。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划出夜郎所控制的延江(今乌江)北岸地、割原巴郡蜀郡的一部分,合置为犍为郡。郡治在鄨县,所领十一县中,大部在今四川、重庆,部分在今黔西和云南。与今遵义相关的,除鄨县外,还有符县。符县主要在今四川合江,但辖有今遵义市的赤水、习水地域。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将鄨县划归牂柯郡,犍为郡治北移至僰道(今四川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