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文化先驱“汉三贤”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317字

文化先驱“汉三贤”

(注: 汉三贤塑像)

今黔北地区,在汉代出现了三位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今贵州省的文化先驱。他们是西汉时期的舍人、盛览和东汉时期的尹珍。清代道光年间,遵义府学内设立了“汉三贤祠”,郑珍写有《汉三贤祠记》,奉祀和记述的就是这三位文化先贤。

舍人,据现存有限的历史文献记载,是汉武帝时犍为郡鄨邑人,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

犍为郡是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所置,郡治初在鄨县,据考即今遵义之境。《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世经学家常用以解说儒家经义,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前人著作中称舍人对《尔雅》所作的注,是“汉儒释经之始”,具有首创的意义。可惜舍人的著作在《隋书·经籍志》中即记载已亡佚。但是,据唐宋诸家所引遗文说:“所存虽吉光片羽,而前辈多据以证诸家之误,盖其专精之至也。”可见其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清道光《遵义府志》谓:“其通贯百家,学究天人”“淑文翁之雅化,导道真之北学,南中若奠先师,断推(舍人为)文学鼻祖。”“南中”,当时是益州诸郡的总称。益州部辖有犍为、牂柯、广汉、巴、益州五郡。

关于“舍人”是官名还是人名,历史上曾经有人提出过质疑。清代著名学者郑珍、莫友芝在他们所编纂的《(道光)遵义府志》中,根据诸多资料,有认真的考证,认为舍人是人名,并指出与汉武帝初年的“郭舍人”不是同一人,“舍”就是姓氏。

盛览,西汉时牂柯郡人。据晋代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牂柯名士”盛览,字长通,是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7)的友人。他曾经向司马相如请教作赋之法,司马相如回答说:“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盛览心领神会,“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可惜这两篇作品早已佚失。

邵远平《续宏简录》载:“司马相如入西南夷,土人盛览从学,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因此,盛览也是我们的一位文化先驱。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生于牂柯郡毋敛县。20岁时,跋涉千里,去到京师洛阳,向著名的经学大师许慎研习五经文字。时历八年学成,返回故里,建草堂三楹,开馆教学,传播中原文化。文献记载:从此“南国始有学焉”。他是西南文化的拓荒者。

尹珍声誉渐著,地方官以其精通经学,向朝廷举荐。永兴元年(153年),时任武陵郡太守的学者应奉,“兴学校,举侧陋,移风易俗。”尹珍前往拜应奉为师,求术数图纬之学,通三才。师生并显一时。朝廷任命尹珍为尚书丞郎,后官至荆州刺史。

晚年,尹珍辞官还乡,重操教育。将学馆命名“务本堂”,矢志育人。直到延熹五年(162年)病逝,葬于务本堂后。

尹珍还是书法家。南北朝刘宋时的著名书法家王愔所著《文字志》和唐代张彦远所著《书法要录》中,列出秦汉以来著名书法家120人,其中就有尹珍。清咸丰七年刻印的《广今韵府》中,亦收录有尹珍的篆书。

今正安县有地名毋敛坝,为尹珍家居、讲学、墓葬之处。“务本堂”遗址尚存。

民国30年(1941年),民国政府从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土地,另设一个新县,取名道真县,就是为纪念先贤尹珍在当地长期的教化之功,即以其字名县。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