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汞、铅、铁、煤矿的开采与冶炼
所属图书:《遵义史话》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1571字

汞、铅、铁、煤矿的开采与冶炼

遵义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开采、冶炼历史悠久。境内至今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多种,已发现和部分利用的矿产地527处。矿产资源储量200多亿吨。储藏量居贵州首位的有锰、铝、汞、硫、硅石、镍、钼、钡等15种,其中煤矿、铝土矿、锰矿、汞矿、硫铁矿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有“五朵金花”之誉,在遵义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遵义市汞矿主要分布在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占遵义市总储量的99.8%),其次在湄潭县和余庆县。已发现的汞矿田、汞矿床、汞矿点有35处,已探明储量的有6处,累计探明储量2.33万吨,占贵州省储量的33%。务川汞矿带全长80余千米,主要分布在大坪、丰乐、镇南三镇境内,有木悠厂矿田、板场—董家坝矿田、后洞矿床、断山矿床、官坝矿床、老屋基矿床、簸基岩矿床、肖家岗矿床和田家坪矿床等。务川汞矿开采较早,史书记载,在周代,濮人就向朝廷贡奉丹砂;务川大坪汉墓出土的朱砂,是现存的最早实物;历代今遵义一带向朝廷贡奉的丹砂,均出自务川。

遵义市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习水县和绥阳县,在仁怀、余庆、正安、凤冈、道真、桐梓等地也有分布。已查知有小型矿床5个,矿点21个,工业储量887.4吨,其中铅239.9吨,锌647.5吨;远景储量3529.8吨,其中铅830.4吨,锌2699.4吨。道真自治县已知矿点有桷木塘、平胜银孔山和关中坝,矿石品味高,其中含铅0.2%~4.5%,含锌0.2%~27.2%,含银0.0002%~0.0021%。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次为脉状,规模一般长数十米,个别长达400余米,厚一般为1.5~2.3米,个别可及4米。位于绥阳县青杠塘沿江一带的月亮岩铅锌矿,由月亮岩、放牛坪、牧场坝、大垭槽、小岔河、徐家沟6个矿点组成,面积16平方千米,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次之,有少量银和黄铁矿。矿区储量6000余吨。始采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禁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法两国曾联合开采月亮岩矿点,现存矿坑一眼。在离月亮岩5千米的野茶坝头道河渠道上下部又发现铅锌矿,储量大,品位高,待开发。

遵义市铁矿具有点多、面广、量少、变化大的特点,探明储量4542.85万吨,以中小型的沉积铁矿床为主。规模较大的在桐梓县楚米、杨村沟、燎原及遵义县后坝等地,探明储量约2946万吨,占全市已探明储量的65%。道真自治县境内远景储量8000万吨,分布在铁厂坪、上坝、平模山、东郊口等地。另外,在仁怀市合马、沙滩,习水县东北部和遵义县新舟镇、苟江镇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明成化年间,遵义境内有冶铁户86户;清代,老蒲场、茍江水等地有冶炼工场数十处,年产土钢、土铁20多万斤;民国时期,遵义县尚嵇水浸铁厂于1929年产铁100万斤,是当时贵州最大的铁厂。1998年,全市生铁产量1.8万吨,至2008年,生铁年产17.9万吨。

遵义市已探明煤储量64亿吨,居贵州省第三位。矿床近70处。除赤水市外,其余各县(自治县、区、市)均有分布。遵义煤矿开采时间较早,据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勘处播州事宜疏》记载:“播州有铁户八十六户,递年冶铁为生。”可见明中叶即有供冶铁所用的煤矿开采。见诸县志记载煤矿开采的,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仁怀县安乐里大头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桐梓县,乾隆中叶,仁怀县丁里(今习水三岔河)人袁锦道,在三岔河举办实业,开办铁厂、锅厂等48间作坊,开采大量煤矿,供冶炼所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遵义县北乡黄泥堡乡民挖煤用于煮饭、取暖。至清末民初,小型煤矿开采遍及遵义各县,且逐渐发展成为地方主要产业之一。2000年后,市境内中西部地区被列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云贵基地黔北矿区,其中桐梓矿区和二郎矿区被列为国家级规划矿区,绥阳矿区被列为省级煤矿规划区。

遵义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