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彝族婚俗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一、彝族婚俗

纳雍境内的彝族主要以自由择偶,父母相辅为主,彝族男女青年在大小节E1、赶集和红白喜事等特定场合结交相识或通过对歌,谈情说爱,建立感情,其后经过提亲、允口、打财礼、娶亲、回亲、回门等过程。

提亲:男女青年在接触相识交往,确定恋爱关系后,由男方父母请“虎举”(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经“头回不打狗,二回不装烟”等形式往返3次,直到女方父母收下礼物(一般为“提亲”酒),方定下亲事。

允口:亲事定下来后,媒人与女方父母定下吃“允口酒”的日期,男方父母则备办礼物(布料、钱币、烧酒和一对同窝的雄鸡),女方父母、祖父母同时健在的,还须备四段“奶母布”。届时,媒人男方家一行人带着礼物去女方家吃允口酒(亦即“定亲酒”)。女方家把男方家抱去的鸡杀吃后,用红线和绿线将鸡卦捆好交给媒人带回男方家。

打财礼:亦称交钱“送期程(辰)”、“送彩礼”,男方家选定婚期后,由媒人去女方家告知“打财礼”(送彩礼)的日期(一般在婚前2—3个月)0届时,媒人随同男方家一行人到女方家来,女方家则通知其族中家庭成员来陪客,酒足饭饱后,主人和客人在堂屋依次就坐,由女方到堂屋斟酒敬奉客人及父老兄长(嫂子)等。此时,客人要以数量不等的钱币打发女方,女方族中成员则取笑男方客人是“抓痒痒”、“摸虱子”。接着,女方又向男方客人送鞋,这时打发的钱钞有高达50元以上的。紧接着就是交财礼,多数是按以前商定的金额交付,媒人拿出红纸包交给女方家,包里有1.2元钱和写有结婚日期的“书子”。

娶亲:婚期的前一天,男方家要事先物色好两位彝族中的歌舞能手(即“初暑”),由“虎举”(媒人)带着一行7人、9人或11人(奇数)的接亲队伍去女方家接亲。接亲礼物除原来女方所要的外,另有粑粑、公鸡和敬酒杯各一对、二两重的盐巴一小包。接亲队伍到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青年男女手持竹枝,口喊“打亲、打亲,越打越亲,打口嘴口舌,打口嘴口舌”等“打亲”仪式,意即打出邪气,更加吉利。参加接亲的“初暑”(歌舞师)避开“打亲”锋芒,跳人堂屋叩头敬神,外面的人围着接亲的抢礼物,被抢去的礼物,接亲的要用一瓶酒取回。吃过晚饭,接亲队伍和女方家的歌舞师集中在接亲队伍住户的堂屋中对唱“酒礼歌”,通宵达旦。

发亲:在快吃饭时,新娘的兄弟用手抹锅烟给接亲的两名歌师打花脸。发亲时,如果姑娘骑马,接亲队伍必须先备好马鞍,派一名骑手骑马先跑一趟,让马屙屎屙尿,否则姑娘上马后出现马屙屎尿就是不吉利。马跑回来后,由新娘的哥哥把新娘从屋里背出来,到神龛前叩过头,并向众老人行告别礼,便背扶上马背(由接亲的两名歌师扶上马),头上搭盖头帕,外搭婆家一件女老人长衫,然后上路,接亲队伍在前,送亲队伍在后,送亲人数为接亲人数的二倍,并且是偶数。进亲时,新娘搭盖的长衫由“毕摩”揭下扔在房檐上,然后“米喽左”(即退车马)由新郎家安排两位女的把新娘拉进堂屋与新郎行敬神(拜堂)礼,新郎新娘争先恐后人洞房“抢床坐”。晚上,双方歌师在新郎家安排的住地唱“酒礼歌”。第二天晚上,双方歌师集中在新郎家,送亲的歌师将新娘亲人绣的枕头或布鞋等礼品送给新郎家的至亲老人,凡受礼品的人均要打发钱币。主人家在适当时机对送亲客人打发钱币,其数量多少有别,一般为新娘家打发接亲者钱钞数的二倍,礼毕,又开始通宵达旦“酒礼歌”对唱。

回亲:即送亲队伍回娘家。第3天上午吃罢早饭,请送亲客及寨老、新郎的父母等到堂屋上坐,由新郎给他们斟酒,这时新娘的叔伯、舅舅要将新郎家打发给他们的钱钞封赠给新郎,并当着老人们交待一番后,送亲的歌师唱一首送亲酒礼歌,接亲的歌师唱·首留客的酒礼歌,送亲的队伍便开始走出家门,门前院坝内早已摆好凳子,送亲的客人被留坐下,一人斟上一碗酒,喝完酒,新娘的哥或弟将自己喝酒的碗甩在地上打碎,叫“打发”,象征发财发富。两个送亲歌师将碗抛给接亲歌师接着,其余人交还了碗,新郎将半边猪头和一壶酒作为送客礼物,大家便起身告辞。

回门:新娘在新郎家住满一个月后,由新郎陪着回娘家住上几天,把所带礼物分送给至亲,并到至亲家轮流作客后返回婆家。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