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要在西部大开发中解决毕节地区资源、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困境问题,必须从总体上进行大协调,前提是解决生态环境退化而造成的恶性循环问题。

——要控制人口数量。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以提高人口素质。毕节地区人口多、密度大,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必须扎实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抓好薄弱环节,严禁“压报”、“假报”,继续留下隐患。据笔者所掌握,有的县人口有多少,底数是不清的,因此各种报告、材料中的人口数有较大悬殊,有的乡镇领导,要过计生一票“否决权”的关,时有假报存在。因此,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便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要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强化教育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学校教育,据调查,毕节地区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除大方、金沙、织金等县及地直少数学校外,相当部分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呈下降趋势,升学率很低。威宁自治县,系百万余人口的大县,解放前曾被称为“文化区”,教育并不落后,但近年的教育可说走人“低谷”,高考上线数低于人口少、教育基础较差的赫章、纳雍两县,于是有些县科级干部的子弟和教师子弟纷纷转到六盘水、昭通、毕节、贵阳就读,在全县人民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此,有识之士非常忧虑。不改变这种状况,无法搞好“大开发”。

——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该区应当建立以合理开发亚热带山地资源为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山区生态农业,营造农、林、牧相结合的山地农业体系;搞农田基本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严禁陡坡开荒,按现行国家政策解决好“退”、“还”过程中的农民吃粮问题,以利于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样既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提高土地使用率。

——对乡镇企业要积极引导,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引进推广先进技术,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乡镇企业分布面广,遍布广大农村,且多为资源掠夺型企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破坏,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E1趋严重。因此,加强乡镇企业的引导和管理,这是毕节生态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切不可追求所谓的“财政税收”,再继续掠夺性生产。那种“要钱不要命”的思路是后患无穷的,其结果只能使老百姓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而不可能形成什么发展。要克服只要“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增加,就有政绩的“为官”主义,把生态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几代人。

——建立健全环保机构,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增加环保投入,积极控制环境污染。目前,有些干部和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有机构有人,但有法不依现象存在,执法不严,甚而主张把土法炼硫、炼锌炉移到上级有关部门检查不到的深山进行生产。这种主张是违反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精神的,在毕节这样生态破坏很严重的地区,应当把环保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来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恶化问题。

数据来源:

(1)毕节地区2001~2010年“发展规划”。

(2)毕节地区有关县(市)综合农业规划。

(3)毕节地区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4)毕节地区有关县志、部门专志。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