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今天,在彝族月琴的发展上,研制出、并且小批量地试产试销这种改良琴,只不过是向前迈出了一步。须知,一种新型产品,从让人们认知到钟爱,再到推广开来逐渐形成气候,是必须要经历一定的艰难过程的,这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啊!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过去在国内推广改良乐器的工作中,专家们曾总结出一套“五环互动”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就是将宣传、教学、表演、生产、营销这五个环节统筹起来,(简称“宣教表产销”五环),让它们相辅相成、互作支撑、互促互补地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宣教表”可为一个方面,属文化事业性质;产销为一个方面,属企业性质。

新型月琴问世后,需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它;在宣传中必须开展教学(一般为短期培训),让爱好者们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兴趣和技能,学员有了一定技艺后,得考虑为他们营造展现才华的平台,或组队举行舞台、广场表演,或举办演奏比赛等等,以至有效地繁荣文化阵地和刺激市场需求;当喜爱新产品的人逐步增多,推广面逐步扩大时,扩大生产和创建营销网点等,便会水到渠成了。

以上是“五环互动”之顺向概念,在运行实践中,每一环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他。譬如开展教学,本身也在宣传,教到一定的时候,便会参与或组织表演。又由于学员需要购琴,就难免在教学中增加代销或兼营的业务等等。另外,在“教”的环节上,我们还须编写出“演奏法”和“教程”(已和军艺陈雅明老师合作,开始编纂),到一定的时候,还须与负责全国民乐考级工作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挂钩,建立“彝族月琴考级委员会”,议定标准和内容,按制度开展活动,到彝族月琴正式开展考级之日,便是这一乐器的演奏艺术蓬勃发展之时。

以上这些,全是十分可行的推广举措。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五环怎样才能启动呢?谁来统筹它们运转呢?万事开头难啊!在这里,我们只好寄希望于4省彝学会和各地民族事务委员会了,希望各组织联手来抓,一旦建成几个“宣教表”的活动点之后,这持续发展的资金、自然会有企业人士来乐意投入。那时,彝学会也好,民族事务委员会也好,只抓宏观调控就行了。

新型彝族月琴在研制和试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中国彝学管弦乐学会、贵州文化厅科研所等有关组织和彝胞中不少仁人志士的支持帮助,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月琴演奏家陈雅明老师在发展演奏技巧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得到川、滇、黔三省彝学会会长分别为它题了词。贵州彝学会禄文斌会长题词为“弘扬彝学文化、让彝族月琴及其演奏艺术进一步升华!”;云南彝学会马立三会长题词为“彝族月琴要传承改良提高”;四川彝学会孙自强会长题词为:“让彝族月琴的音韵更加美妙动人!”。以上这些,均为新型彝族月琴的大面推广普及和彝族月琴音乐艺术的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彝族同胞前来参加彝族月琴的振兴和发展,让彝族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在今天通过开拓创新,使之与时俱进,重新成为广大彝族人民手中的钟爱之物;让彝族月琴演奏艺术之花,在川滇黔桂四省彝区重新绽开繁衍,姹紫嫣红。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