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西部经济的科技含量,树立特色产业优势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四、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西部经济的科技含量,树立特色产业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在西部地区的运用比较差,尤其是在农业方面,科技的贡献率很低,土地产出率不高,不少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自然原始的生产状态。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以转基因方式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得以采用,其中有些已进入商品化、产业化阶段。现代化生物技术使农业成为知识最密集的产业。有的国家和地区已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育苗移栽、配方施肥,聚垄耕作等适用技术已普遍应用和推广。工厂化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集约化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优选目标。要应对加入WTO,使西部农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大力推广普及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运用,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额,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努力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

第一,实施种子工程,推动农作物的改良。种子是农业生产、生物改良的中心,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在当前还不可能全面实施生物工程代替常规农业的情况下,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仍是农业科技工作的头等大事。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成果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优良品种的生产和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制约和影响着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要推进种子产业化,建立高效集约而又安全的种子生产体系,以确保大面积的生产需要。

第二,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传统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解放,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一场不流血的思想革命和技术革新。民族地区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耕作方式,一时要把它改变过来,难度是很大的。但是,为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改变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耕作方式,坚定不移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适用技术,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改良土地,培肥地力。一般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有机肥改良,如圈肥,或房前屋后集起腐烂的农肥;或是肥土等;二是用石灰改良,利用酸碱综合;三是用绿肥改良,利用绿肥的根、茎、叶等腐烂培肥地力。第二是配方施肥。根据土地的肥力情况及其所含微量元素,按作物所需氮、磷、钾比例配制,再加有机肥,就能满足作物的“营养”要求。第三是实行育苗移栽。除洋芋外,其他农作物都主张育苗移栽,对玉米和蔬菜及有关树苗都应采取营养托(袋)育苗移栽。第四是土地耕作采用开箱起笼,实行聚笼耕作。第五是水果采用嫁接,冬春扩穴施肥、剪枝、梳花、扭条等技术。

第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配套完善比较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近年来,在洋芋、魔芋、核桃、猕猴桃、蔬菜等产业的开发已迈出了步子,有的品牌已开始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扶持和引导,使其形成具有吸纳新技术成果和创新意识的科学技术产业。

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特色产业的建设。所谓特色,就是体现在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优,别人优的我特别的产业。特色主要是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两个方面。要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特色产品。有的可以在种植业上建特色,只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只有特色,才能持续发展。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