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诸因素的再认识
居民的消费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总量和消费需求构成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总量反映了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它是通过货币量来计算的,一般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这一指标来表示。消费需求构成则是指在消费需求总量中,消费者所需各类消费品所占的份额和比重,它可以通过居民的消费结构来反映。居民的消费需求总量和构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和掌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对于消费品的生产经营决策甚至政府引导消费者合理适度的消费都是十分必要的。
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
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居民的收入可分为消费与储蓄两种用途。一般地说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随收入的增长而下降,但消费总需求会是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的结构随收入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再者,居民收入结构也会对需求结构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收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总需求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但是在少部分人大把大把花钱的同时,我们还有几千万同胞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的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的一百多位。我们不提倡过去那种消费结构变动的“同步化”,但也不能过分渲染和追求高消费(下文还要谈及)。
二是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地理分布、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据统计,要使我国的人均消费能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还要增加三个地球。因此,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不能照搬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我国人口分布和构成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对消费需求也必然产生影响。
三是市场自身的因素。包括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市场秩序等方面。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是“居民购货,排队等待,货物没了,强制替代”的卖方市场,而且对不少消费品实行计划价格。这当然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创新。老百姓也不会答应走回头路,但职能部门对日用品价格作适当的调节控制和对市场的有序管理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自由价格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四是社会因素。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社会因素也许是现今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的最活跃的因素。君不见笨拙的象脚鞋被女士们“时髦”了好几年;君不见每人要付七八十元的洋西餐挤得爆满;君不见在家厌肉的“小皇帝”们对肯德基却津津乐道!但这种消费追求可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