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放思想,增强彝区农户商品意识,促进畜牧业生产商品化
现彝族地区多数还处在自发的商品生产阶段。我对部分彝族居住地方作了一些调查,畜禽的出售数占饲养量的商品率为15.8%。他们的思想意识是:养牛为耕种田,养猪为杀来过年,养鸡为换两个盐巴钱。只要苞谷饭不断,酸菜汤不干,有腊肉吃,有酒喝,楼上还有几箩箩就满足了。这种满足是商品意识差的体现,一年复一年的满足,只能解决眼前温饱,难以致富奔小康。在西部大开发,科技信息发展的今天,彝区的这种现状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在彝族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中,应向商品化生产发展,走出去,加强纵横向联系,把肉、皮、毛、蛋销往外地和出口,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使其养殖基金以小滚大,以少滚多,多扶持一些养殖大户。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带一业。如新房彝族苗族乡的新房村、长沟村在全县都是起示范作用和效益较好的养殖专业村,带动了彝区的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