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据彝文古籍记载,远古先民们最早经过的哎哺世代,其上限自人类创世开始,下限相当于汉文古籍记载的五帝初期。哎哺世代的人物,最先出现的是希慕遮和希堵左。《西南彝志》卷五记载:“阳气往上升,在天上繁衍,成了希慕遮;阴气往下降,在地上发展,成了希堵左。”该书卷十七里又说:“哎产希慕遮,哺生希堵左。”又说“密能始产人,有血又有气,有生命会动,天与地之间,始有希慕遮”。按彝语命名之义,“希慕遮”为“高天之根”,“希堵左”为“大地之蒂”,相当于汉文古籍记载传说的“天皇”、“地皇”。而彝书记载希慕遮后十四代道孟尼,有“人始道孟尼”之说,则道孟尼当是“人皇”。这里必须指出:彝文书所载从希慕遮至道孟尼十四代,至笃慕三十一代,又说“笃慕以前三百六十代”,以及“哎哺九十代”等,这些都不是具体的父子连名代数,而是指漫长的历史时期。正如汉文书记载传说的“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寿命最延长,各万八千岁”。都是后世人对远古先民的想像传说。

《西志彝志》卷八记载彝族六祖中德施氏谱牒,远祖从希慕遮起算一世祖。而该书卷七载德布氏谱,则从道孟尼起算一世祖。汉文古籍《华阳国志·蜀志》所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此是相应的记载。

《西南彝志》卷五记载哎哺世代初期人类活动说:“人们在当初,不曾住地面,野兽花斑斑,跑在森林里。人居于树上,兽与人同处,人与兽相随。”于是哎哺氏族中有个聪明人叫耿诺左,他想出了办法,教人们点起火把,吓跑了野兽。按“耿诺左”彝语命名之义为“林中生长之猴”,是猿人形象,我们不由得想到170万年前学会用火的元谋猿人。《西南彝志》卷八又载:“人兴于丛林,有血又有气,会动有生命,人始希慕遮。”由此可知,希慕遮正是哎哺世代初期“兴于丛林”的。

彝文古籍还记载有哎哺世代的其他传说人物,叫策耿纪和亥堵府,前者彝语命名之义为“十林之君”,后者为“八洞之王”,说明他俩是人们居住在山林洞府时期的部族首领。但策耿纪后来竞被传说为天上的最高主宰,类似汉文书记载传说的“玉皇大帝”。从上述人们在丛林中燃起火把驱逐野兽,特别是出现了“十林之君”、“八洞之王”。说明那时人们开始有社会组织,并产生部落首领。

《西南彝志》卷五又记载:“传到以后呢,大地有疆界,人到地上来,没有粮食吃,吃草子树果;没有衣服穿,穿的是兽皮。”这是对当时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的描绘。彝文书中又记载:从哎哺部族中分出来的鲁朵氏族,把野牲捉来驯服饲养成家畜。类似汉文古籍中记载伏牺那样的传说人物。往后有人叫哺额克,他“造犁头耙子,耕山林原野,禾苗密密种,地上住的人,耕牧兴起了”。《西南彝志》、《彝族源流》两书中都有《哎哺九十代》一章。此章记有19个哎哺氏族和两个哲咪氏族。当他们各传十代(有的传九代、八代、七代)时,普遍出现“心想知识、口讲知识、手写知识”的群体人物。其中知名度高的耿奢哲(举奢哲)、阿美妮,是掌握知识文化的代表,就出现在这个时候。《西志彝志》卷五又记载:当时人们在树上,石上用文字记年月,故日:“哎君欲知年,记年树上看;哺王欲知月,记月石上察。”这是后人对哎哺世代中、后期的传说记载,相当或早于汉文古籍记载的“伏牺画八卦,造书契”。从哎哺部族中分出且舍、鲁朵、哼哈等氏族,是按彝语八卦名称组词命名的。另有慕弭(弥弭)、密特(恒特)等氏族,是按彝语“天地”、“乾坤”的概念命名。

前述希慕遮、希堵左、策耿纪、亥堵府、耿奢哲(林博识)……等传说人物,是后世子孙给老祖先想像命名的。即如汉文古籍中记载的伏牺,其命名之义是把野牲捉来,驯伏饲养成家畜;神农,是首先发明农耕者,不是一般农民,是“神农”。他如“构木为巢、宫室始创”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都是后世人们给远古先民的社会代表人物想像命名。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