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产生的效益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二、产生的效益

(1)煤炭产业经济支柱形成,确保了稳定,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煤炭产业有力支撑了财政税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200 1年煤炭税费实现820万元,占全乡财政收入95.35%;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有了保障,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活跃了市场流通,人心稳定,社会安定,抢劫、偷牛盗马等治安案件逐年减少。政府有钱投入建设,农民有钱投入生产,生活逐步改善。

(2)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全乡17 000多人中,有3 000多人从事乡镇企业。围绕煤炭产业带动相当一部分人从事餐饮、运输、建材、加工、购销等服务业0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脱贫步伐。煤炭产业支柱的逐步形成,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不习惯种菜的农户开始大量种植瓜果蔬菜,家禽、猪、羊、牛的出栏和存栏不断增加。新的种植技术不断引进,农民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1年,全乡大牲畜存栏5 810头(匹),生猪存栏9 510头,羊存栏3 208只,家禽55 100只,比过去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乡财政投入157万元,多方筹集部分资金,修建乡普底中学教学楼和附属设施,配备了教学仪器。初建全县乡级小学的第一个足球场,同时,还投资50多万元,对全乡村级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维修,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该乡培养人才,“两基”验收奠定了基础,为青少年接受教育、插上知识的翅膀创造了条件。

(5)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煤炭产业的发展,给基础设施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普底乡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组组户户通电,村村通水,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改造了街道水泥路面;改造了中小学及各村民校校舍;新建了政府办公大楼、改善了原很简陋的办公条件;大部分村新建了办公楼;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大楼、计生站、派出所、信用社、医院等乡直机关办公楼全部建成。农民的住房也有较大改善,全乡上下公路畅通,环境优雅,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贵州彝学